•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方阵T1
  • Scopus
  • FSTA
  • 北大核心期刊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
  • DOAJ
  • JST China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 CA
  • WJCI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
  • 中国生物医学SinoMed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

2015年 第10期

分析检测
四种食用菌中重金属和砷的总量测定及形态分析
陈琛 , 汤静 , 胡秋辉 , 赵立艳
2015, (10): 49-5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01
摘要(125) PDF(542)
摘要:
以黑木耳、香菇、金针菇和灰树花四种食用菌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测定As、Pb、Cd、Cr、Cu五种元素的总量;采用Tessier连续浸提法制备样品,对以上五种元素进行形态分析。结果表明:四种食用菌中重金属和砷总量符合大部分相关国家限量标准。重金属和砷的形态分析表明,四种食用菌中As均以离子交换态为主;Pb在四种食用菌中存在形态差异很大;除金针菇外其他三种食用菌中Cd均以水溶态和离子交换态为主;Cr在各食用菌中存在形态差异很大;除黑木耳外其他三种食用菌中Cu均以水溶态为主。本文表明连续浸提法可用于食用菌重金属和砷的形态分析,反映食用菌中重金属及砷的形态分布信息。 
RP-HPLC法测定酪蛋白水解物中ACE抑制肽的含量
赵勇 , 胡志和 , 孙振刚 , 武文起 , 冯永强 , 薛璐
2015, (10): 54-5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02
摘要(124) PDF(284)
摘要:
目的:为了建立定量检测酪蛋白水解物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肽的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方法。方法:酪蛋白先经过胃蛋白酶水解、再经过胰蛋白酶水解,用风味蛋白酶和离子交换树脂对水解物先后进行脱苦和脱盐处理。建立标准品十肽酪氨酸-谷氨酰胺-赖氨酸-苯丙氨酸-脯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亮氨酸-谷氨酰胺-酪氨酸(YQKFPQYLQY)的RP-HPLC检测方法,运用外标法测定酪蛋白水解物中的ACE抑制肽YQKFPQYLQY的含量。结果:标准品十肽YQKFPQYLQY质量浓度在2.54.5mg/m L(R2=0.95496)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酪蛋白水解物中所含十肽质量分数为4.96694%±0.00131%。结论:本液相检测方法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ACE抑制肽YQKFPQYLQY的定量检测分析。 
柱前衍生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发菜胞外多糖的单糖组成
王贵春 , 陈雪峰 , 刘宁 , 王宁
2015, (10): 59-6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03
摘要(102) PDF(377)
摘要:
采用水溶醇沉法提取发菜多糖,通过三氟乙酸(TFA)将其水解成单糖,经1-苯基-3-甲基-5-吡唑啉酮(PMP)衍生化后,利用RP-HPLC分析其单糖组成。结果表明,发菜胞外多糖由甘露糖、鼠李糖、葡萄糖醛酸、葡萄糖、半乳糖、木糖组成,其摩尔比为0.71∶0.37∶0.44∶1.53∶1.03∶0.40。该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重现性良好等特点,可用于发菜胞外多糖中单糖组成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不同季节和茶类的金萱品种茶叶香气成分分析
赖幸菲 , 潘顺顺 , 李裕南 , 庞式 , 李振声 , 孙世利
2015, (10): 62-6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04
摘要(149) PDF(486)
摘要:
采用GC-MS法对金萱茶树品种不同季节鲜叶加工而成的绿茶、红茶和乌龙茶的香气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金萱绿茶春茶和夏茶的香气组成以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秋茶是吡咯类及其衍生物的相对含量较高。金萱绿茶春茶和夏茶的主导香气成分较多,且组成较相似,秋茶的主导香气组分较少,但都有清香、花香或甜香的特征。金萱红茶春茶、夏茶和秋茶都是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且所占比例较其他茶类高,其次是醛类或酯类。金萱红茶秋茶的FI指数最高,香气品质最好,夏茶次之,春茶最次,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金萱乌龙茶春茶是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较高,夏茶和秋茶是吡咯类及其衍生物的相对含量较高。三个季节的乌龙茶中都是橙花叔醇和吲哚的相对含量最高,占其主导香气成分的54%以上。 
牛奶中三种糖醇类甜味剂的气相色谱测定及前处理方法研究
曹玉林 , 束天锋 , 刘艳玲 , 薛秀恒 , 梅林 , 王志耕 , 孙郭艳
2015, (10): 69-7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05
摘要(132) PDF(175)
摘要:
利用冷冻干燥处理与毛细管气相色谱外标法测定牛奶中的糖醇类甜味剂。牛奶用乙酸锌和氢氧化钡除去蛋白质后,经冷冻干燥,样品中的糖醇与吡啶-乙酸酐(1∶1,v/v)于90℃反应30min,生成的糖醇乙酰酯衍生物经HP-5毛细管柱色谱分离,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结果表明:与旋转蒸发相比,冷冻干燥处理样品的回收率更高。在优化的色谱条件下,本方法在1090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740.9999),重复性好(RSD=1.37%2.04%),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1.17%92.06%之间。该方法简单、快速、灵敏,适用于牛奶中糖醇类甜味剂含量的测定。 
甘薯叶中咖啡酰奎尼酸类物质的分离纯化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
朱亚珠
2015, (10): 73-7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06
摘要(147) PDF(198)
摘要:
以甘薯叶为研究材料,通过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离纯化得到6种咖啡酰奎尼酸类物质产品,并采用核磁共振(NMR)和电喷雾飞行时间质谱(ESI-TOF/MS),对不同甘薯叶多酚的具体组成成分及多酚含量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甘薯叶多酚主要为咖啡酰奎尼酸及其衍生物。不同品种的甘薯叶多酚组成基本相同,主要成分为3-CQA、4-CQA、5-CQA、3,4-di CQA、3,5-di CQA和4,5-di CQA,但含量有所差异。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准确、重现性好,并结合对不同品种紫薯叶酚类物质含量进行比较,能够为生产原料选择和工艺提供质量控制依据。 
基于SERS技术的脐橙果肉中三唑磷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研究
王晓彬 , 曾海龙 , 吴瑞梅 , 刘木华 , 张庐陵 , 李俊杰 , 陈金印
2015, (10): 83-8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08
摘要(126) PDF(450)
摘要:
采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技术结合快速溶剂前处理方法建立脐橙果肉中三唑磷农药的快速检测方法。以脐橙果肉为空白对照,利用快速溶剂前处理方法对脐橙果肉进行提取,对不同浓度的以脐橙果肉提取液为基质的三唑磷溶液进行SERS检测。结果表明,以脐橙果肉提取液为基质的三唑磷溶液最低检测浓度为0.5mg/L;选择乙腈为内标物,以三唑磷1409cm-1特征峰与乙腈2257cm-1特征峰强度比值作为相对强度,其相对强度与三唑磷溶液浓度在0.520m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为0.9919;预测误差在0.12mg/L以下,预测回收率为98.1%102.5%,说明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本文所建立的方法是准确可靠的。 
酶联适体分析法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卡那霉素残留
赵秋伶 , 史素青 , 张尤华 , 于晓艳
2015, (10): 86-8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09
摘要(139) PDF(220)
摘要:
建立了基于核酸外切酶Ⅰ的酶联适体分析法,用于测定动物源性食品中的卡那霉素残留。核酸适体和卡那霉素结合后,不再被核酸外切酶Ⅰ剪切,而能进一步联结辣根过氧化物酶(HRP),催化四甲基二苯胺底物显色,以450nm的吸光度与浓度的线性关系确定卡那霉素的检出限。考察了包被浓度、竞争反应时间、核酸外切酶I用量及封闭液等因素对检测的影响。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建立的方法对卡那霉素检测有高灵敏度,检测限为3.26μg/L,线性范围5~100μg/L;在4种肉类中添加5.0、20.0、50.0μg/kg的卡那霉素时,加标回收率可达75.8%~90.6%,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2%~7.8%。该方法无需大型仪器,操作简单,可用于动物源性食品中卡那霉素残留的快速检测。 
查看更多+
研究与探讨
7种苹果叶多酚的抗氧化性及抗菌性研究
徐颖 , 樊明涛 , 程拯艮 , 孙慧烨 , 张哲
2015, (10): 90-9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0
摘要(98) PDF(396)
摘要:
为探讨苹果叶多酚抗氧化性及抗菌性,以7个品种苹果成熟叶为试材,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总酚含量,FRAP法、DPPH·清除法、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法和ABTS+·法评价体外抗氧化活性,琼脂孔扩散法和最小抑菌浓度(MIC)评价秦冠叶对5种受试致病菌的抑菌性。结果表明:7个品种苹果叶中,秦冠、秦阳和红盖露抗氧化能力较强,密脆、富士、红星和黄元帅较弱。秦冠叶多酚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LT2的MIC均为25μg/m L,对志贺氏菌和阪崎肠杆菌的MIC为50μg/m L,其抑菌效果明显优于其含有的各种单酚,且抑菌性是茶多酚的34倍。从苹果叶中提取的多酚物质是食品抗氧化剂抗菌剂的潜在来源。 
酪蛋白水解物替代乳清蛋白的加工性能评价研究
马涛 , 林峰 , 董哲 , 张海欣 , 鲁军 , 谷瑞增 , 蔡木易
2015, (10): 96-10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1
摘要(154) PDF(204)
摘要:
利用复合蛋白酶水解酪蛋白制备适度及深度水解酪蛋白产品,测定酪蛋白水解物的加工性能。结果表明,经过酶解后,适度水解酪蛋白溶解度接近90%,深度水解酪蛋白溶解度接近100%,显著高于酪蛋白和乳清蛋白。此外,适度水解酪蛋白吸油性、起泡性分别约为乳清蛋白的3倍和1.5倍。深度水解酪蛋白在起泡性和乳化性上也显著高于乳清蛋白。可见,两款酪蛋白水解物在起泡性、乳化性、吸油性、溶解性等方面均在一定程度上优于乳清蛋白,可广泛替代乳清蛋白在食品工业中大规模应用。 
不同熟制度牛肉的品质变化研究
孟祥忍 , 王恒鹏 , 杨章平
2015, (10): 101-10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2
摘要(173) PDF(604)
摘要:
选用品质相同的澳洲优质牛里脊肉制作牛排,分别测定其在三成熟、五成熟及七成熟时的烹饪失水率、持水力、剪切力、TPA物性、p H、水分、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灰分等,并建立感官评定小组进行感官评价。结果表明,烹饪失水率和持水力受牛肉的熟制程度影响较大。在质构特性上,三成熟与五成熟牛肉无显著差异,与七成熟牛肉差异显著。在营养成分上,牛肉的粗脂肪与水分含量逐渐降低,蛋白质与灰分含量无显著变化。从三成熟到七成熟的牛肉p H逐渐增大,表明加热过程带有轻微的排酸作用。感官评分上,七成熟牛肉的得分最高,此时牛肉的风味能最大限度地体现出来,嫩度与肉质纤维均保持最佳。 
罗非鱼鱼肉及组分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特性
陈星星 , 胡晓 , 李来好 , 杨贤庆 , 吴燕燕 , 林婉玲 , 陈胜军 , 郝淑贤 , 魏涯
2015, (10): 105-10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3
摘要(106) PDF(198)
摘要:
采用胃蛋白酶、中性蛋白酶、Alcalase2.4L碱性蛋白酶分别酶解罗非鱼肉蛋白,研究比较不同蛋白酶在1、2、4、6、8h对罗非鱼肉蛋白的酶解效果及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3种酶的酶解产物都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中性蛋白酶酶解产物的水解度和蛋白回收率最高,胃蛋白酶酶解产物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效果最好;综合各项指标选择中性蛋白酶对罗非鱼肉的组分蛋白(肌原纤维蛋白、肌浆蛋白、基质蛋白)进行4h酶解,研究比较不同组分蛋白的酶解效果及产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组分蛋白中基质蛋白酶解产物的蛋白回收率最高,为89.8%,肌原纤维蛋白酶解产物的水解度最高,为10.1%,肌浆蛋白酶解产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好,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12.352mg/m L和3.554mg/m L。 
荷叶盐渍和糖渍过程中苦涩味物质含量变化研究
刘雅颀 , 徐梅 , 李阳 , 周明全 , 王金华 , 胡中立 , 何建军 , 李冬生 , 汪超
2015, (10): 110-11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4
摘要(148) PDF(167)
摘要:
对盐渍和糖渍处理过程中荷叶内的苦味和涩味代表物质-单宁和槲皮素含量进行动态监测,并结合感官实验对盐渍和糖渍处理过程中荷叶的苦味和涩味进行评定,结果显示:在盐渍和糖渍过程中,单宁和槲皮素的含量均有所下降。单宁含量分别下降了72.56%和71.15%;槲皮素的含量分别降低了29.79%和34.08%。荷叶碱含量上升,在盐渍和糖渍过程中分别增加了47.50%和76.14%。感官评价结果为,在盐渍15d,糖渍9d荷叶无明显苦涩味。荷叶盐渍15d和糖渍9d达到良好可食性。 
鱼皮质量分数对热水浸提明胶的性质及其成膜性能的影响
姚峰 , 陈书霖 , 唐兰兰 , 郝更新 , 苏文金 , 翁武银
2015, (10): 114-11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5
摘要(94) PDF(136)
摘要:
以罗非鱼皮为原料,考察了热水浸提液中鱼皮质量分数对明胶性质及其成膜性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鱼皮质量分数的提高,明胶的黏度和凝胶强度都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利用明胶制备成蛋白膜时,膜的机械性能也呈现相同的变化趋势。当热水浸提液中的鱼皮质量分数为10.0%时,提取的明胶其凝胶强度为281g,制备的明胶蛋白膜其抗拉伸强度为60MPa。然而,明胶的氨基酸组成和蛋白组分都没有发现明显的差异。根据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和圆二色谱分析的结果,表明利用鱼皮质量分数为10.0%浸提时,提取的明胶其无规则卷曲程度相对较小,结果形成的明胶蛋白膜的热稳定性最高。 
几种干燥方式对金针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唐秋实 , 陈智毅 , 刘学铭 , 杨春英 , 王思远 , 林耀盛
2015, (10): 119-12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6
摘要(115) PDF(421)
摘要:
为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金针菇子实体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运用固相微萃取(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分别对金针菇鲜样及热泵、鼓风和真空冷冻三种方式干燥的金针菇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金针菇干样和鲜样共检出54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热泵干燥和鼓风干燥后主要挥发性成分为醛类和醇类,其次为酯类和酮类,热泵干燥后2-甲基丁醛、3-甲基丁醛和2,3-丁二醇相对含量较高,鼓风干燥后3-甲基丁醛和丁内酯较高;真空冷冻干燥后和鲜样中主要挥发性成分为烃类和醇类,真空冷冻干燥后相对含量较高的为2,2,4,6,6-五甲基庚烷、2,3-丁二醇和D-柠檬烯。三种干燥方式中,加热的干燥方式使物料成分发生相互作用生成较多阈值低的风味物质,鼓风干燥因局部反应剧烈还生成吡嗪类物质,真空冷冻干燥因低温无氧条件而能较好保持鲜金针菇风味。 
速冻速率对胡萝卜细胞结构参数的影响
王鹏飞 , 邸倩倩 , 刘斌 , 周晓静
2015, (10): 125-12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7
摘要(106) PDF(196)
摘要:
为研究速冻过程中不同速冻速率对果蔬细胞结构的影响,将胡萝卜样本分别在不同的速冻速率下进行了冻结实验,研究比较胡萝卜未漂烫组与漂烫处理组的细胞结冰点随速冻速率的变化情况,并建立植物细胞圆柱体模型,还对其内压、体积与渗透系数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漂烫处理组样品的细胞结冰点低于未漂烫组,细胞结冰点随速冻速率的增大而降低;细胞体积随细胞内压的增大而减小,随温度的降低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渗透系数总体随冻结过程的延长而减小,其变化的激烈程度也随冻结速率的增大而减小。 
界面组成对乳化颗粒填充乳清蛋白凝胶强度及持水性的影响
程宇 , 程珂 , 李欢 , 施海月 , 王丹
2015, (10): 130-13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8
摘要(163) PDF(235)
摘要:
考察了p H(3、7)、氯化钠浓度(50、200mmol/L)以及热处理(90℃、30min)对不同乳化剂(乳清分离蛋白、Tween20、Tween20+马铃薯蛋白水解物)制备O/W乳状液分层稳定性的影响。并以凝胶持水性和凝胶强度为指标,考察了p H和氯化钠浓度对上述不同界面组成的乳化颗粒填充乳清蛋白热诱导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乳状液为溶剂制备的凝胶持水性与凝胶强度高于以水为溶剂制备的凝胶。加入一定量的氯化钠有助于乳状液凝胶持水性与凝胶强度的增加。研究表明,p H和盐浓度对乳状液填充凝胶强度均有影响,乳状液性质对乳状液填充凝胶强度和持水性有一定影响。 
枣叶黄酮类成分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喜悦 , 高哲 , 崔璨 , 安小楠 , 王荣芳 , 崔同
2015, (10): 135-13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19
摘要(75) PDF(320)
摘要:
对枣叶的乙醇提取物经乙酸乙酯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反复制备纯化,得到5种化合物。经LC-MS、1H NMR和13C NMR进行鉴定,分别为:槲皮素-3-O-洋槐糖苷(1)、槲皮素-3-O-芸香糖苷(2)、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3)、山奈酚-3-O-芸香糖苷(4)、槲皮素-3-O-α-L-阿拉伯糖-(1→2)-α-L-鼠李糖苷(5)。对5种黄酮单体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5种化合物清除ABTS+、DPPH自由基的活性呈现出相同的趋势,其中化合物3表现出最强的活性,化合物1、2、5活性适中,化合物4的活性最低。 
微波加热过程中油脂升温特性的研究
齐力娜 , 陆青青 , 程裕东 , 金银哲
2015, (10): 139-14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0
摘要(102) PDF(193)
摘要:
利用微波工作站实时测定微波加热时油脂升温情况以及不同冻藏时间的油脂经微波复热时的温度变化情况,考察了微波复热过程中油脂的种类和冻藏条件对油脂温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油、葵花籽油、花生油等6种植物油微波升温特性有差别:葵花籽油因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升温较快;花生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低,升温较慢。置于-20℃冻藏1d后,6种油脂微波复热曲线均会呈现S型,而且凝固点高的花生油复热最慢,到达0℃所需时间最长。将大豆油分别置于-20℃和-30℃连续冻藏一个月,冻藏温度越低对油脂微波复热温度变化影响越小,复热曲线越稳定;在同一冻藏温度下,冻藏时间越长对油脂复热影响越小。 
新疆野生苹果(Malus sieversii)的总多酚、总黄酮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陈志娜 , 师俊玲 , 王继勋
2015, (10): 143-14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1
摘要(144) PDF(311)
摘要:
以采集于新疆不同地区的20个野生苹果品种为研究对象,福林酚法测总多酚,分光光度计法测定总黄酮,DPPH、ABTS、还原能力法测定总抗氧化能力,相关系数法分析各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不同品种的野生苹果的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具有显著差异,其中,HDM-23的总多酚含量最高(4714.33μmol没食子酸/100g鲜果),XY-31的总黄酮含量最高(2452.84mg芦丁/100g鲜果)。总多酚、总黄酮及抗氧化活性之间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表明总多酚与总黄酮是野生苹果抗氧化活性的主要贡献物质。 
番茄酱对西式盐水火腿感官品质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马骋远 , 韩衍青 , 徐宝才 , 李兴民 , 戴瑞彤
2015, (10): 148-15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2
摘要(125) PDF(161)
摘要:
为了充分利用番茄酱富含番茄红素的特点,进而探究新型西式盐水火腿加工工艺方法。本研究在西式盐水火腿的滚揉腌制过程中添加0%(对照组)、5%(低水平组)、10%(中水平组)和15%(高水平组)番茄酱,测定了西式盐水火腿p H、压榨失水率、质构、色泽和丙二醛含量指标的变化,并对产品进行感官评定。结果表明:随着番茄酱浓度的递增,p H逐渐降低,色泽逐渐向橙红色转化,抗氧化能力逐渐增强。而高水平组相对其他三组压榨损失率显著增高(p<0.05),硬度显著降低(p<0.05),口感偏酸,其他三组的感官品质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各项指标变化,中水平组不会显著影响产品的感官品质,且可以更好地改善西式盐水火腿的色泽,抑制脂肪氧化。 
查看更多+
生物工程
低档绿茶多糖的酶法辅助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何晓梅 , 张颖 , 许星云 , 史珊 , 乔德亮
2015, (10): 153-15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3
摘要(74) PDF(295)
摘要:
以皖西低档绿茶为原料,通过酶法辅助浸提茶多糖,然后对浸提液进行醇沉、真空干燥得粗多糖,比较三种不同方法对粗多糖脱蛋白效果,并研究茶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酶法辅助浸提的最优条件:料液比1∶30(g/m L)、酶解温度45℃、酶解时间120min、纤维素酶添加量12mg/g,果胶酶添加量12mg/g、浸提1次,茶多糖得率达到5.414%。三氯乙酸法、sevage法、木瓜蛋白酶法对粗多糖中蛋白的最大脱除率分别为84.14%、69.45%、74.34%,多糖损失率分别为18.56%、24.01%、12.34%。相对而言,木瓜蛋白酶法条件温和,更适合茶多糖脱蛋白。另外,茶多糖具有较强的还原能力以及对羟基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对亚硝基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 
生香酵母C42真空冷冻干燥保护剂的筛选和优化
任蓓蕾 , 李志辉 , 田洪涛 , 杜萍萍 , 张莹莹 , 马雯 , 锁然 , 何俊萍 , 檀建新
2015, (10): 158-16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4
摘要(91) PDF(254)
摘要:
为了获得生香酵母C42的冷冻干燥保护剂,应用Plackett-Burman(PB)、最陡爬坡和Box-Benhnken(BBD)三种实验设计法对真空冷冻干燥制备生香酵母C42活性干酵母的保护剂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最优的保护剂配方为:2.90%甘油,10.33%棉籽糖,9.63%谷氨酸钠,所得酵母菌的存活率为80.56%±1.19%,为该菌种的保存和后续研究应用打下坚实基础。 
三种物理法辅助蛋白酶水解合浦珠母贝蛋白的效果评价
吴燕燕 , 王晶 , 李来好
2015, (10): 163-16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5
摘要:
目的:研究了微波法(W)、超声法(U)与传统水浴法(H)3种模式辅助7种常用酶(Alcalase 2.4L蛋白酶、菠萝蛋白酶、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风味蛋白酶、胃蛋白酶和枯草蛋白酶)酶解合浦珠母贝蛋白的效果。方法:通过RPHPLC法与Tricine-SDS-PAGE电泳实验,结合水解度、DPPH·清除率、·OH自由基清除率等评价指标。结果:物理辅助酶解能有效促进水解,微波结合木瓜蛋白酶、胰蛋白酶和枯草蛋白酶处理,其作用效果优于超声波法和传统水浴法;Alcalase 2.4L蛋白酶与复合风味蛋白酶在三种辅助模式下相似。结论:综合各指标结果得出,微波助解合浦珠母贝蛋白最佳的酶为Alcalase 2.4L蛋白酶与复合风味蛋白酶。 
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苗敬芝 , 董玉玮 , 秦杰
2015, (10): 168-17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6
摘要(81) PDF(301)
摘要:
以杏鲍菇为原料,采用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探讨超声功率、超声时间、料液比、酸性纤维素酶和酸性蛋白酶加酶量对可溶性膳食纤维得率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条件,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超声协同酶法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性纤维素酶1.5%、酸性蛋白酶3.0%、时间25min、功率200W、料液比1∶35,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为12.52%±0.22%。杏鲍菇中可溶性膳食纤维对·OH、·O2-和DPPH均表现出较强的清除力,在一定浓度范围内,清除率随浓度增大而升高,·OH 0.6mg/m L清除率为76.22%,·O2-0.7mg/m L清除率为74.18%,DPPH 0.6mg/m L清除率为76.15%,其对NO2-有一定的清除作用,0.7mg/m L清除率为62.70%,但其清除能力均低于VC。 
多粘类芽孢杆菌HD-1产纤维素酶的条件优化
程爱芳 , 邓政东 , 陈文 , 周念波 , 黄芳一
2015, (10): 173-17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7
摘要(71) PDF(186)
摘要:
采用DNS比色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多粘类芽孢杆菌HD-1产纤维素酶的培养基主要成分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该菌种产纤维素酶的最适培养基为麸皮0.5%、酵母膏1.25%、磷酸二氢钾0.04%、硫酸镁0.1%,培养基初始p H8.0;最适培养条件为接种量4%,培养温度35℃,培养时间51h。在此优化条件下,多粘类芽孢杆菌产纤维素酶活性可达88.3U/m L。 
圣女果百合搅拌型羊酸奶工艺技术研究
王敏 , 葛武鹏 , 曹志勇 , 叶淑瑶 , 万雪丽 , 王雨馨 , 秦立虎
2015, (10): 178-18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8
摘要(100) PDF(438)
摘要:
利用鲜羊乳为基料发酵,在传统酸奶发酵剂基础上添加双歧杆菌作为混合发酵剂,添加圣女果、百合混合浆液参与后发酵,通过单因素、正交实验确定搅拌型圣女果百合羊酸奶的优化配方。结果表明:该酸奶最优配方为圣女果和百合的混合浆10%(辅料混合比例为6∶4),蔗糖添加量9%,接种量4%,稳定剂添加量3‰,所得产品富含益生菌,营养丰富,是一种新型羊酸乳制品。 
中心组合设计优化大曲中地衣芽孢杆菌发酵产香条件
明红梅 , 郭志 , 周健 , 陈蒙恩 , 许德富 , 姚霞
2015, (10): 182-18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29
摘要(78) PDF(162)
摘要:
采用中心组合法对大曲中地衣芽孢杆菌X19发酵产香条件进行优化。在前期单因素的基础上,选取发酵后样品中苯乙醇、愈创木酚、2,3,5-三甲基吡嗪三种重要大曲香味物质的色谱峰面积为响应值,原料水分含量、装料量、发酵温度为自变量,利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法对发酵产香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温度为36℃、水分为47%、装料量为140g/250m L的最优条件下发酵9d,苯乙醇、愈创木酚、2,3,5-三甲基吡嗪三种大曲香味物质的色谱峰面积的平均值为5.72×108,接近于模型预测值5.60×108,此时发酵产物中三种香味物质的总含量为14.36mg/100g,与优质浓香型大曲相比,三种香味物质总量增长了约9倍,其中,愈创木酚增长了约11倍,2,3,5-三甲基吡嗪增长了约27倍,表明通过中心组合法优化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酵母菌的分离与鉴定
武伟伟 , 牟德华 , 李艳
2015, (10): 187-19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0
摘要(91) PDF(381)
摘要:
目的: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分离和鉴定酵母菌,目的是筛选适宜树莓酒发酵特点的专用酵母菌株。方法:采用传统微生物分离纯化技术与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树莓酒自然发酵的不同时期分离纯化酵母菌,结合菌落和细胞显微形态特征进行区分,随机选择代表菌株进行26S r DNA D1/D2区序列分析。结果:从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共分离出323株酵母菌,形态学初步鉴定为12类,分子鉴定为分属于5个属的7种酵母菌,分别为葡萄汁有孢汉逊酵母(Hanseniaspora uvarum)、东方伊萨酵母(Issatchenkia terricola)、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覆膜孢酵母属亚种(Saccharomycopsis crataegensis)、叉开假丝酵母(Candida diversa)、东方拟无枝酸菌(Candida sorboxylosa)和假丝酵母属亚种(Candida stellimalicola)。结论:传统的微生物培养形态区分与分子鉴定技术结合,对筛选树莓酒自然发酵过程中的酵母菌准确有效。 
响应面优化转谷氨酰胺酶改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乳化稳定性的研究
关天琪 , 刘颖 , 窦博鑫 , 王秋 , 张璐 , 王胜威 , Tatyana K.Kaleni
2015, (10): 192-19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1
摘要(84) PDF(186)
摘要:
实验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利用碱性蛋白酶对其进行酶解,采用截留分子量为20ku与6ku的中空纤维膜组件对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进行超滤,然后利用转谷氨酰胺酶分别对分子量>20ku、6~20ku以及<6ku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进行交联。经比较得到:分子量>20ku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的乳化稳定性上升最为明显,为16.1。采用响应面实验设计,以分子量>20ku的大豆分离蛋白酶解液为研究对象,以反应时间、反应温度、酶添加量及p H为实验因素,乳化稳定性为响应值,获得最佳交联条件为:反应时间1.2h、酶添加量20.6U/g、p H=7.5、反应温度40℃,在此条件下,其乳化性为0.696,较改性前略有降低,但其乳化稳定性为16.25,较改性前提高了33.20%。 
微波协同纤维素酶提取玉米须绿原酸工艺优化
关海宁 , 乔秀丽 , 刁小琴 , 迟彩霞
2015, (10): 198-20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2
摘要(81) PDF(221)
摘要:
利用响应面法对玉米须绿原酸的微波辅助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微波时间、乙醇浓度、浸提时间为自变量,绿原酸提取量为响应值,研究各自变量交互作用及其对绿原酸提取量的影响。进一步得到微波协同纤维素酶提取玉米须绿原酸的最佳工艺条件:微波功率240W、微波时间27s、纤维素酶添加量1.4%、乙醇浓度70%、浸提时间1.25h,在此条件下玉米须绿原酸的提取量8.94mg/g。 
新疆喀什地区传统发酵酸乳中乳酸菌多样性的初步分析
袁雪林 , 杨洁 , 胡敏 , 焦琳
2015, (10): 202-20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3
摘要(92) PDF(121)
摘要:
为了对采自喀什地区的22个传统发酵酸乳样品的多样性进行研究,采用免培技术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结合传统培养分离方法对22个酸乳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传统方法分离得到7种乳酸菌,其中德氏乳杆菌(L.delbrueckii subsp)为优势菌群。对采用PCR-DGGE方法得到的4条条带进行序列比对,结果表明瑞士乳杆菌(Lactobacillus.helveticus)的丰度最高,是酸乳样品中的优势菌群,次优势菌分别为德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delbrueckii subsp)、德氏乳杆菌保加利亚亚种(Lactobacillus delbrueckii subsp.bulgaricus)和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传统分离法与PCR-DGGE技术结合能够更有效、更全面地分析传统乳制品中微生物的多样性及优势菌。 
查看更多+
工艺技术
微生物絮凝剂BN-25的特性及其在甘蔗混合汁澄清工艺中的应用
罗玉琴 , 扶雄 , 侯轶
2015, (10): 205-20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4
摘要(88) PDF(224)
摘要:
对实验室筛选得到的一种微生物絮凝剂BN-25的特性及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其絮凝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发酵液中,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100℃下连续沸水浴30min,絮凝活性保持不变。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扫描(FTIR)和化学测定结果表明,微生物絮凝剂BN-25含有大量的氨基、羟基、羧基、硫酸根等有利于絮凝的基团,多糖为其主要成分,含量达89.5%。通过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确定了微生物絮凝剂BN-25与聚丙烯酰胺(PAM)复配处理甘蔗混合汁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中和p H6.8,二次加热温度100℃,BN-25添加量12mg/L,PAM添加量1.0mg/L。处理后蔗汁色值仅为273IU,浊度仅为84MAU,澄清效果明显优于PAM单独应用,并降低PAM的添加量75%以上,为微生物絮凝剂应用于制糖行业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紫贻贝壳对醚菌酯吸附性能的研究
王雅颖 , 郭健 , 纪丽丽 , 韩丝银 , 应知伟 , 宋文东
2015, (10): 210-21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5
摘要(83) PDF(257)
摘要:
以舟山废弃的紫贻贝壳资源为研究对象,通过添加膨化剂高温煅烧制备多孔性紫贻贝壳粉吸附材料,利用热重分析(TG)、红外光谱分析(IR)、比表面积(BET)测定对紫贻贝壳粉的物化性能进行了表征;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优化了紫贻贝壳粉吸附农药醚菌酯的工艺条件。结果表明:紫贻贝壳酸洗后粉碎,过100目筛,1000℃条件下煅烧60min,制得紫贻贝壳粉比表面积达到2.638×103m2/g;紫贻贝壳粉去除100m L 0.6g/L醚菌酯的最优条件为:p H10.0,温度30℃,时间40min,紫贻贝壳粉用量0.3g,在此条件下,醚菌酯去除率高达36.07%,可开发成一种新型脱农药果蔬清洗剂。 
响应面法优化盐焗鸡卤汁分离鸡油微胶囊配方的研究
成亚斌 , 黄凯信 , 宋贤良 , 秦利娟
2015, (10): 215-21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6
摘要(92) PDF(162)
摘要:
以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SSOS)和麦芽糊精(MD)为复合壁材对精炼后的鸡油脂进行喷雾干燥制作鸡油微胶囊。通过响应面分析法获得最佳制作配方为:SSOS∶MD为2.5∶1,壁材∶芯材比例为3∶1,混合液浓度为30%,制得微胶囊鸡油脂产品包埋率为94.65%。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微胶囊化前后的鸡油进行结构分析,微胶囊化后的鸡油基本保持了鸡油原有的内部结构和特征风味。 
响应面优化孔雀草悬浮细胞总黄酮的提取工艺
袁云香
2015, (10): 220-22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7
摘要(56) PDF(130)
摘要:
以孔雀草叶片为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并进行悬浮培养,测定了悬浮细胞的总黄酮含量。通过单因素实验及响应面分析,研究了固液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和提取时间对黄酮产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从孔雀草悬浮细胞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优化工艺条件为:以72%乙醇为浸提溶剂,固液比1∶25g/m L,提取时间3.2h,提取温度59℃,在此条件下总黄酮得率理论值为21.49%,验证值为21.37%,验证值与理论值间的相对误差为0.12%。 
柚子皮皂化交联改性及其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性能研究
黄冬兰 , 赵奎霞 , 关智杰 , 倪长宇
2015, (10): 225-22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8
摘要(75) PDF(306)
摘要:
以天然柚子皮(PP)为原料,经乙醇、Na OH和Mg Cl2处理,得到了改性柚子皮吸附剂(CPP),并将其用于对水溶液中Cu2+的吸附。用静态吸附法考察了吸附过程中的溶液p H、液固比、温度、吸附时间对吸附性能的影响,产物的结构通过红外光谱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柚子皮经皂化交联改性后其表面的活性基团增加。在Cu2+溶液初始浓度为20μg/m L、吸附温度为25℃、液固比为1∶5L·g-1、p H为2、吸附时间为100min时,CPP对Cu2+离子有很好的去除效果,其中CPP的吸附率为91.65%,且吸附过程可以很好地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 
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法分离纯化核桃油中亚麻酸工艺研究
张卫民 , 翟元春 , 杨红军 , 张润光 , 郝剑 , 韩军岐 , 张有林
2015, (10): 229-23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39
摘要(164) PDF(306)
摘要:
先采用尿素包合法对核桃油中脂肪酸进行初步分离,在此基础上利用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法对核桃油中亚麻酸进一步纯化,20g硅胶中与2g Ag NO3配制成硝酸银硅胶柱中,加入与吸附剂比例为1∶15的经尿素包合后富集得到的脂肪酸,洗脱剂流速为0.6m L/min,丙酮-石油醚浓度为8%时,核桃油中亚麻酸由原来的8.7%洗脱后提高到95.9%,以上结果表明硝酸银-硅胶柱层析法是一种高效分离亚麻酸的方法。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提取板栗花精油工艺
邵明辉 , 王雪青 , 宋文军 , 王素英 , 赵国强 , 付庆伟
2015, (10): 233-23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0
摘要(123) PDF(276)
摘要:
利用响应面优化设计和SAS软件数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料液比、微波功率和提取时间为自变量,精油提取率为响应值,研究各个自变量以及其交互作用对微波辅助水蒸气蒸馏法(MAHD)提取板栗花精油得率的影响。根据二次回归模型和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得到修正后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料液比1∶24(g/m L),微波功率300W,提取时间17min,在上述优化条件下,精油提取率为0.647%±0.030%。 
山竹壳果胶提取及流变学特性
黄文烨 , 郭秀君 , 黄雪松
2015, (10): 237-24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1
摘要(135) PDF(378)
摘要:
为从山竹壳中提取果胶,研究了不同提取条件(p H、温度和时间)对果胶提取率的影响,并对比了山竹壳果胶(MRP)与商品苹果果胶(AP)的静态、动态流变学特性。低p H、高温能有效的提高提取率;提取时间在1.5~2h左右,果胶提取率较高;提取率范围为4.48%~8.49%。山竹壳果胶酯化度(DM)为75.97%±3.49%,糖醛酸含量为(626.52±24.15)mg/g。山竹壳果胶溶液属典型的假塑性流体,其凝胶弹性形变范围及凝胶强度弱于与其酯化度、糖醛酸含量相近的苹果果胶。 
金花茶黄酮类成分超声辅助半仿生提取工艺研究
牛广俊 , 朱思 , 王维华 , 陈清英 , 魏艺聪 , 梁一池
2015, (10): 241-24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2
摘要(119) PDF(519)
摘要:
以金花茶花为研究对象,用浸膏得率(HE)、总黄酮得率(TFA)、指纹图谱共有峰HPLC总面积(S)、提取液中芦丁的含量(VP)、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等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采用均匀设计、指纹图谱、抗氧化活性实验优选金花茶半仿生提取法的条件。利用DPS分析软件得到二次多项式逐步回归方程的预测模型,结合工业实际生产,确定最佳提取条件为:3次提取用70%乙醇的p H依次为4.5、6.5、8,提取时间依次为10、5、5min。在此条件下,浸膏得率为38.50%,总黄酮得率为135.05mg/g,芦丁为3.46mg/g,指纹图谱共有峰HPLC总面积为33082.15,ABTS+自由基消除率为60.50%,DPPH自由基消除率为78.05%,标准化得分值为59.96,与理论值60.49的相对误差为0.88%。说明金花茶采用半仿生提取可行,均匀设计优选的条件的相关参数效果较好,得出的回归方程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青金桔皮中多酚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性研究
段宙位 , 窦志浩 , 何艾 , 谢辉 , 岳炜瑗
2015, (10): 244-24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3
摘要(161) PDF(649)
摘要:
以青金桔皮为原料,选取乙醇作为提取溶剂,采用Folin-Ciocalteu法测定其多酚含量,探讨了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料液比和提取时间对多酚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之上,通过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采用DPPH自由基法、ABTS自由基法和铁氰化钾还原力法测定青金桔皮中多酚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青金桔皮多酚的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60%(v/v),温度55℃,料液比1∶30(g/m L),提取时间3h,提取1次,在此条件下多酚的得率为3.68%(以干重计,w/w)。抗氧化性实验表明,青金桔皮多酚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ABTS自由基能力,其IC50值分别为1.38mg/m L和0.49mg/m L,还原力测定实验也得出相似的结果。 
响应面法优化茶渣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性能研究
陈仕学 , 王一帆 , 姚元勇 , 鲁道旺
2015, (10): 249-25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4
摘要(115) PDF(388)
摘要:
以石阡苔茶茶渣作为实验材料,碱提法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进行提取。采用Design-Expert V8.0软件中的Box-Behnken(BBD)中心组合原理设计响应面实验,考察浸提温度、料液比、碱浓度、浸提时间对水不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的影响,优化提取工艺,结果表明: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温度32.6℃、碱浓度0.2mol/L、浸提时间50min、料液比1∶13.5(g/m L),茶渣中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率为78.66%;性质研究的结果表明:提取得到水不溶性膳食纤维的持水力为183.92%,溶胀度为2.83m L/g。由此可知,响应面法优化提取水不溶性膳食纤维具有时间短、能耗低、提取率高等特点。 
以废弃牡蛎壳为原料制备食品级醋酸钙
范峥 , 杨栩 , 关嘉庆 , 张佳 , 乔璐 , 常晓亚
2015, (10): 254-25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5
摘要(112) PDF(365)
摘要:
利用直接法生产食品级醋酸钙是一种将废弃牡蛎壳变废为宝的有效途径。通过单因素实验和主要因素方差分析探讨了壳粉粒径、壳酸比、水壳比、反应时间和p H对醋酸钙产品含量与收率的作用规律和影响大小,并借助多指标正交实验对其工艺条件进行了系统优化。结果表明,壳酸比、水壳比和反应时间这3个关键因素对该反应的影响较为显著,生产醋酸钙的最适宜条件为:壳酸比为0.75∶1,水壳比为21∶1,反应时间为140min,此条件下的醋酸钙含量及收率的平均值可达99.63%、93.72%。由于优化后的产品质量较好且稳定可靠,故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响应面优化超声波法提取牛血红蛋白工艺
赫玉兰 , 卢士玲 , 吴亚楠 , 王琦翔 , 田盼
2015, (10): 259-26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6
摘要(127) PDF(212)
摘要:
以牛血为原料,研究了超声波处理过程中水与红细胞体积比、超声时间、超声时间与间歇时间比、超声功率对血红蛋白提取率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各因素的范围,在此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水与红细胞体积比为4∶1,超声时间17min,超声时间与间歇时间比为1∶1,超声功率250W,血红蛋白提取率达到92.33%。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辅助提取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工艺研究
孙琼 , 张直峰 , 李月梅
2015, (10): 264-26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7
摘要(100) PDF(536)
摘要:
以工厂化生产的杏鲍菇为原料,利用超声波辅助提取,响应面法优化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参数。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选取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温度、超声时间进行了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实验,并运用Design Expert 8.0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优化。结果表明: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料液比1∶40(g/m L)、超声温度80℃、超声时间100min,此工艺条件下,提取液中杏鲍菇黄酮类化合物提取率为2.92%。 
响应面法优化凤丹籽饼粕中单萜苷的超声提取工艺
邓瑞雪 , 李小方 , 刘一琼 , 曾猛 , 董俊青 , 刘普
2015, (10): 269-27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8
摘要(113) PDF(130)
摘要:
为确定凤丹籽饼粕中单萜苷的最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研究了超声时间、乙醇体积分数和液料比3个主要因素对单萜苷提取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超声提取凤丹籽饼粕中单萜苷的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时间35min,乙醇体积分数为41%,液料比为35∶1(m L/g),在此工艺条件下的单萜苷的得率为7.089%。 
山杏仁种皮多酚的闪式提取工艺优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崔洁 , 潘倩 , 张乔会 , 董施斌 , 王建中
2015, (10): 273-27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49
摘要(136) PDF(233)
摘要:
利用闪式提取法对山杏仁种皮中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DPPH法、邻苯三酚法、水杨酸法以及还原能力实验,研究了其体外抗氧化能力。得到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g/m L)、乙醇体积分数30%、闪提时间120s,多酚得率为9.650mg/g。结果表明:当多酚提取物浓度为0.4mg/m 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92.9%;浓度为3.0mg/m L时,对O2-·清除率为93.1%;浓度为2.0mg/m L时,对OH·的清除率为98.1%;浓度为1.0mg/m L时,还原力为1.411。 
响应曲面法优化紫薯中花色苷类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研究
杨阳 , 张鑫 , 吴祖芳 , 翁佩芳
2015, (10): 278-28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0
摘要(126) PDF(339)
摘要:
以紫薯为原料,利用热水提取紫薯花色苷,以提取物中紫薯花色苷的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作为衡量提取工艺的指标,并利用响应曲面法进行实验设计及工艺参数优化。结果表明:紫薯花色苷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柠檬酸质量分数3%,提取温度63℃,提取时间2h,液料比为40∶1m L/g。在此条件下紫薯花色苷的含量可达7.21mg/g,同时抗氧化活性(IC50值)为123.93μg/m L。该提取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紫薯中花色苷类物质的提取,同时提取物具有最强的抗氧化活性。 
响应面法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百合花秋水仙碱工艺
刘倩芬 , 李昌高 , 邓丹雯 , 马冰峰 , 黄赣辉
2015, (10): 284-28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1
摘要(134) PDF(387)
摘要:
以百合花为研究对象,利用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百合花中秋水仙碱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通过单因素实验分别考察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料液比对百合花秋水仙碱含量的影响。选取适当的实验因素水平,利用Design Expert软件和Box-Behnken设计法设计响应面实验,对各个因素的显著性和交互作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声提取百合花秋水仙碱的最佳工艺条件为:60%乙醇为提取溶剂、温度50℃、料液比为1∶21、提取时间为33min,该条件下提取的秋水仙碱含量为16.25μg/g。 
菊芋渣蛋白的提取及功能性质研究
胡雅喃 , 范三红 , 张晓丽
2015, (10): 288-29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2
摘要(187) PDF(158)
摘要:
采用超声波辅助碱法提取菊芋渣蛋白,并测定其部分功能特性。通过正交实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实验结果表明,菊芋渣蛋白最佳提取条件为:p H13.5,料液比1∶40(mg/m L),超声时间50min,超声温度60℃,在此条件下提取率可达71.2%±0.3%。菊芋渣分离蛋白的等电点在4.0左右,当p H=9.0时乳化能力可达80%,蛋白浓度4%时起泡性最好,70℃时溶解性最好。 
高纯度难消化糊精的制备工艺及其特性研究
张颖 , 朱晓雯 , 钱和 , 姚卫蓉
2015, (10): 293-29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3
摘要(216) PDF(226)
摘要:
研究了高纯度难消化糊精的制备工艺及其特性。以玉米淀粉为原料,经过高温酸解得到焦糊精,再酶解、浓缩,采用酒精沉淀的方法得到难消化糊精后用酒精洗去葡萄糖,制备高纯度难消化糊精。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加酸量为12%,焦糊化温度为180℃,焦糊化时间为0.5h,酒精洗涤次数为6次,此时高纯度难消化糊精得率可达40.32%,纯度可达95.30%。并测定了高纯度难消化糊精的分子量分布和热特性分析,重均分子量为8607u,热稳定性高。本文为其在各类食品中的应用奠定了一定基础。 
响应面法优化紫甘薯酒中花色苷含量
宋雪樊 , 李楠 , 熊伟 , 曾丽萍 , 邬应龙
2015, (10): 297-30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4
摘要(101) PDF(128)
摘要:
以紫甘薯酒为研究对象,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应用Box-Behnken方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实验,以液料比、发酵初始p H和发酵温度为影响因素,花色苷含量为响应值,进行响应面分析。确定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液料比1.4∶1,p H4.15,发酵温度24℃。在此条件下发酵,可得酒度为12.3°,花色苷含量为123.34mg/L的紫甘薯酒,花色苷含量与其理论值124.54mg/L接近,相对误差小于0.96%。结果表明,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紫甘薯酒中的花色苷含量进行优化合理可行,可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青稞微波蛋糕预拌粉研制
丁捷 , 何江红 , 黄益前 , 肖猛 , 杨开俊 , 安攀宇 , 何莲
2015, (10): 301-30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5
摘要(92) PDF(563)
摘要:
实验以青稞作为主要原料,采用正交实验方法优选出青稞微波蛋糕预拌粉最佳配方。所得最佳配方为:以1000g中筋粉计,青稞粉添加量为20%,糖粉添加量为35%,蛋清粉添加量为10%,全脂奶粉添加量为6%,分子蒸馏单甘脂添加量为0.4%、黄原胶添加量为0.1%、泡打粉添加量为0.3%、粉末油脂添加量为1%。此配方条件下,青稞微波蛋糕表面油润,色泽鲜艳,富有光泽;外形饱满,切面呈细密的蜂窝状;口感松软香甜,有弹性且具备适宜的青稞特有风味。 
葵花籽壳水溶性膳食纤维的提取工艺优化及抗氧化活性
臧延青 , 葛德鹏
2015, (10): 307-31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6
摘要(183) PDF(253)
摘要:
以葵花籽壳为原料,提取水溶性膳食纤维,研究提取液浓度、料液比、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提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工艺条件,并对其体外抗氧化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30、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9.5%、浸提温度40℃、浸提时间30min,葵花籽壳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率可达21.32%。葵花籽壳水溶性膳食纤维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自由基(·OH)表现了良好的清除能力,其清除率在样品浓度为1.0mg/m L时分别为86.67%、70.32%和76.33%。 
尿素包合分离核桃油中亚油酸工艺优化
翟元春 , 张润光 , 封斌奎 , 杜西民 , 胡菡 , 张有林
2015, (10): 311-31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7
摘要(131) PDF(271)
摘要:
对尿素包合分离核桃油中亚油酸的工艺进行了优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利用响应面法优化包合温度(℃)、包合时间(h)、m1(混合脂肪酸)∶m2(尿素)、V(95%乙醇)∶m2(尿素)四个因素对亚油酸纯度和得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尿素包合核桃油中亚油酸最佳工艺参数为:包合温度-10℃、包合时间24h、m1(混合脂肪酸)∶m2(尿素)为0.3、V(95%乙醇)∶m2(尿素)为4。在此条件下,经过一次尿素包合,亚油酸的纯度可由原来的52.1%上升到80.20%。 
查看更多+
包装与机械
干燥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性能的影响
张超 , 郭晓飞 , 李武 , 马越 , 赵晓燕
2015, (10): 317-31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8
摘要(98) PDF(157)
摘要:
研究干燥温度对大豆分离蛋白/羧甲基纤维素复合膜的影响。结果显示90℃干燥复合膜的厚度较其他复合膜显著降低(p<0.05),密度显著提高(p<0.05),其抗拉伸强度是30℃干燥复合膜的2.64倍(p<0.05)、水蒸气透过率仅为30℃干燥复合膜的78%(p<0.05)。干燥温度90℃显著提高复合膜的性能。 
查看更多+
食品添加剂
不同有机酸体系中紫薯花色苷热降解稳定性研究
刘海英 , 邢子毅 , 王加华 , 马亚茹 , 梁珊
2015, (10): 320-32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59
摘要(120) PDF(286)
摘要:
研究了紫薯花色苷在乳酸、酒石酸、苹果酸、乙酸、柠檬酸体系中的热降解稳定性,通过建立紫薯花色苷热降解动力学模型,分析紫薯花色苷在不同有机酸体系中的热降解速率常数k、半衰期t1/2及热降解活化能Ea,为提高紫薯花色苷的稳定性提供实验参考和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紫薯花色苷的热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紫薯花色苷降解速率明显加快;在有机酸体系中,紫薯花色苷的热降解活化能Ea及半衰期t1/2较空白组均有所提高,即稳定性增强。有机酸辅色后Ea值分别提高了35.71%(酒石酸)、32.06%(乳酸)、20.61%(苹果酸)、12.60%(乙酸)、45.31%(柠檬酸)。其中柠檬酸、酒石酸、乳酸的作用效果较好,可考虑作为辅色剂。 
查看更多+
贮运保鲜
不同冻结方式对黄鳍金枪鱼品质变化的比较研究
于刚 , 杨少玲 , 张慧 , 张洪杰 , 杨贤庆 , 张鹏
2015, (10): 325-32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0
摘要(118) PDF(408)
摘要:
为了研究不同冻结保鲜方式对金枪鱼肉的保鲜效果,本文通过测定冻藏期间金枪鱼背肌的K值、TBA值、TVB-N值、高铁肌红蛋白含量与色差,并结合感官评定,分析了液氮冻结、自制冷冻液冻结、-80℃超低温冻结和-18℃低温冻结等四种不同冻结方式对黄鳍金枪鱼背肌品质的影响。结果显示:液氮冻结的金枪鱼背肌的K值、TBA值、TVB-N值、高铁肌红蛋白含量较其他三组低,可以较长时间保持金枪鱼肉的新鲜度,从这一角度来说,液氮冻结为最佳冻结方式。但由于冻结速度极快,样品表面出现轻微裂缝,色差和感官评分指标比冷冻液浸渍冻结方式差。 
乙烯受体LeETR-3缺失对鲜切番茄贮藏品质的影响
王倩 , 高丽朴 , 郑淑芳 , 史君彦 , 王清
2015, (10): 330-33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1
摘要(113) PDF(150)
摘要:
果蔬鲜切后会产生伤乙烯,加快果蔬的后熟和衰老。本文以野生型(Wide-type,Wt型)和乙烯受体Le ETR-3缺失型(Never-ripe,Nr突变型)两个品种绿熟期番茄为实验材料,鲜切处理后于4℃贮藏,并在贮藏期间测定了番茄生理品质指标。结果表明:与Wt型番茄相比,Nr突变型番茄果皮亮度变暗和颜色转红发生推迟,呼吸强度明显降低,失重损失减小,硬度下降延缓,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可滴定酸和VC含量下降缓慢,表明在贮藏期间Nr突变型番茄贮藏品质能够较好的得到保持。 
18种盐对苹果霉心病的控制及部分机理
白小东 , 牛黎莉 , 毕阳 , 赵冠华 , 张盛贵 , 李永才
2015, (10): 335-33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2
摘要(107) PDF(153)
摘要:
为控制采后苹果霉心病,本文探究了18种盐对引起苹果霉心病的主要病原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互隔交联孢(Alternaria alternata)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及其机理。结果表明,偏亚硫酸钠、偏亚硫酸钾、硫酸铜、碳酸铵、硅酸钠、硅酸钾、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二钠)和氯化铝对T.roseum和A.alternata菌丝生长具有较好的抑制效果,最小抑菌浓度(MIC)均小于100mmol/L,EDTA二钠和氯化铝对T.roseum和A.alternata抑制效果最为明显,抑菌率分别达到91%、83%和84%、84%,但p H处理组病斑直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可见盐对T.roseum和A.alternata的抑制主要取决于盐离子的作用而非溶液的酸碱性。 
Weibull危害分析法研究压缩饼干的主要劣变指标
孟萌菲 , 肖龙恩 , 李博
2015, (10): 339-34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3
摘要(78) PDF(299)
摘要:
对压缩饼干贮藏过程中主要劣变指标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压缩饼干常温(25℃)贮藏下色泽、酸价、过氧化值及菌落总数的变化,选取45℃进行加速实验,测定了加速贮藏过程中压缩饼干感官指标(硬度和色泽)及理化指标(酸价、过氧化值、水分含量)的变化,确定压缩饼干的主要品质劣变指标,同时采用感官可接受性评价和Weibull危害分析法确定出压缩饼干酸价可接受终点值。结果表明:压缩饼干贮藏过程中主要的品质劣变指标为酸价和硬度,酸价可接受终点值为3.28mg/g。 
李子采后软化过程中细胞壁酶活性对果胶降解的影响
梁洁玉 , 朱丹实 , 吕佳煜 , 葛永红 , 曹雪慧 , 冯叙桥
2015, (10): 344-34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4
摘要(136) PDF(339)
摘要:
以半边红李子为实验材料,利用质构分析仪研究其常温贮藏软化过程,并考察主要细胞壁酶(果胶酯酶PE、外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xo-PG、内切多聚半乳糖醛酸酶endo-PG和葡聚糖苷酶EG)活性变化对果实软化及原果胶降解为可溶性果胶(WSP、ASP、HSP、SSP)的影响。结果表明,李子常温贮藏过程中PE活性变化较小,exo-PG活性一直不断下降,endo-PG活性不断升高,EG活性贮藏前期略有下降,8d之后开始不断升高。李子果肉硬度和粘性降低与原果胶和SSP降解关系密切,ASP降解与粘度降低极显著相关(p<0.01),HSP降解与果肉硬度下降显著相关(p<0.05)。果肉硬度和粘度变化与exo-PG活性极显著(p<0.01)和显著(p<0.05)相关。endo-PG活性变化对果肉硬度下降影响比较明显(p<0.05)。PE活性变化与原果胶、ASP、HSP、WSP含量变化均显著相关(p<0.05);exo-PG活性变化与原果胶、HSP含量变化极显著相关(p<0.01),与SSP、WSP含量变化显著相关(p<0.05);endo-PG对原果胶和HSP的降解影响比较大(p<0.05)。EG对果胶降解影响较小。 
查看更多+
营养与保健
贡菊多糖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作用
金声琅 , 阙斐 , 王莹 , 韦笑笑
2015, (10): 349-35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5
摘要(106) PDF(285)
摘要:
目的:探讨贡菊多糖对D-半乳糖所致衰老小鼠的抗衰老的作用。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D-半乳糖衰老模型对照组(80mg/kg·d bw),贡菊多糖低、中、高剂量组(50、100、150mg/kg·d bw),考察血清和肝中SOD、GSH-Px、CAT、T-AOC和血清、肝及脑中的MDA等指标。结果:贡菊多糖能拮抗D-半乳糖所致的小鼠衰老,使小鼠血清及肝组织SOD、GSH-Px、CAT、T-AOC活性明显回升,血清、肝脏和脑组织中MDA的水平下降。结论:贡菊多糖具有延缓衰老的作用。 
哈蟆油发酵乳对小鼠缓解体力疲劳能力的影响
郝洁 , 邱智东 , 朱凯 , 翁丽丽
2015, (10): 352-35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6
摘要(111) PDF(88)
摘要:
目的:研究哈蟆油发酵乳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方法:选用雌性昆明种小鼠,设空白对照组及低、中、高3个剂量组,通过负重游泳实验及测定小鼠血清尿素氮含量、肝糖原含量及全血乳酸含量考察哈蟆油发酵乳药理活性。结果:负重游泳实验结果阳性,血乳酸、血清尿素氮2项生化指标阳性,肝糖原实验结果阴性。结论:哈蟆油发酵乳具有缓解体力疲劳的作用。 
天花粉凝集素对糖尿病大鼠血糖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李琼 , 张鹏 , 郭晨 , 张保顺 , 李学刚
2015, (10): 356-35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7
摘要(118) PDF(288)
摘要:
目的:研究天花粉凝集素(Trichosanthes kirilowii lectin,TKL)的降糖及其抗氧化作用。方法:糖尿病大鼠分别用生理盐水、盐酸二甲双胍、TKL低、中、高(0.3、0.6、0.9g/kg)剂量灌胃3周,测定大鼠体重、饮食及饮水量,空腹血糖(FBG),糖耐量及大鼠血清中糖化血清蛋白(GSP)、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的变化。结果:TKL灌胃3周后,糖尿病大鼠"三多一少"症状明显改善,与模型组对比,高剂量组能明显降低大鼠FBG及血清中GSP、MDA含量,提高大鼠血清中SOD和GSH含量(p<0.01);低、中剂量组可改善大鼠FBG、GSP、MDA和SOD中部分指标含量(p<0.05)。TKL显示出明显改善糖耐量减退的作用。结论:TKL可以明显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异常,增强大鼠抗氧化能力。 
查看更多+
专题综述
微藻综合加工利用研究进展
杨贤庆 , 武琼 , 胡晓 , 李来好 , 吴燕燕 , 林婉玲 , 黄卉
2015, (10): 360-36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8
摘要(115) PDF(661)
摘要:
微藻种质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其综合加工利用及相关产品开发备受人们关注。微藻目前可主要用于制备可再生能源、生物活性物质及功能性饲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养殖、医疗卫生、食品及化妆品等多个领域,为人类解决一系列能源、环境、健康问题,具有重要的经济利用价值和巨大开发潜力。本文主要综述了近年来微藻综合加工利用研究进展,旨在为微藻精深加工及产品开发提供参考。 
白茶品质研究进展
刘菲 , 孙威江
2015, (10): 365-36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69
摘要(123) PDF(1038)
摘要:
主要从白茶非挥发性成分和挥发性成分两方面总结了白茶独特风味形成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从鲜叶原料、加工工艺等方面提出提高白茶品质的思路。白茶的高氨基酸、高咖啡碱含量与其制茶品种有关,高黄酮含量则与制茶工艺有关。白茶挥发性组分受到制茶品种和制茶工艺两方面的影响。通过白茶工艺创新,可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白茶香气低、滋味淡等问题。 
葡萄赭曲霉毒素污染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研究进展
王海英 , 张红印 , 杨其亚 , 李超兰 , 王俊青 , 刘正伟
2015, (10): 369-37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70
摘要(100) PDF(365)
摘要:
赭曲霉毒素A(ochratoxin,OTA)是由曲霉属和青霉属等真菌产生的一类真菌毒素,其毒性很强,分布广泛,对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有着巨大的影响。葡萄及其制品是食品中OTA的主要来源之一,从病害的葡萄表面筛选分离产生赭曲霉毒素的菌株是最常用的研究产毒素菌株的方法。由于产毒素菌株主要分布在葡萄果实的表面,葡萄组织受损后会极大提高赭曲霉素的污染程度,研究产毒菌株分布及产毒素能力对控制赭曲霉素污染及寻找一种有效地生物防治方法提供参考。本文综述了葡萄赭曲霉毒素的污染情况及其产毒素菌株的筛选方法,为控制葡萄及其产品中的OTA污染提供依据。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在肉类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陆春美 , 崔秀明 , 王承潇
2015, (10): 374-37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71
摘要(137) PDF(512)
摘要:
分子印迹固相萃取技术(MISPE)因具备选择性和识别性好,分析准确度高等诸多优点而在肉类安全检测技术方面表现出广阔的潜在应用价值,本文就该技术在农药残留检测,有害兽药残留,重金属,有害微生物及毒素等方面的安全检测中的应用研究情况进行了系统的综述,与其他常规检测手段做出对比,分析其优势及存在问题,并对进一步的应用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对肉类食品的安全检测技术的发展具有更好的借鉴意义。 
发酵饮料的开发现状及研究前景
王磊 , 陈宇飞 , 刘长姣
2015, (10): 379-38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72
摘要(173) PDF(2898)
摘要:
发酵饮料是指饮料原料通过乳酸菌、酵母菌或其他允许使用的菌种发酵后调配而成,酒精含量在1%(体积分数)以下的饮料。发酵饮料均含有大量的具有营养与保健作用的益生菌。本文围绕着发酵饮料用的乳酸菌和酵母菌,发酵饮料的分类,发酵饮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了系统阐述,并提出了发酵饮料在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前景,旨在为综合开发应用具有不同益生特性的发酵饮料提供依据。 
基于代谢工程策略合成L-苹果酸研究进展
周丽 , 崔文璟 , 刘中美 , 周哲敏
2015, (10): 383-38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73
摘要(86) PDF(575)
摘要:
L-苹果酸在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被广泛应用。工业上以石油基原料为底物,通过化学法或酶法合成L-苹果酸。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短缺,利用可再生资源以生物法合成L-苹果酸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应用代谢工程策略改造大肠杆菌、酵母菌等菌株,进行L-苹果酸的合成,具有一定应用前景。同时,应用合成代谢工程在体外构建代谢途径进行L-苹果酸合成,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本文首先总结了L-苹果酸合成的代谢途径;其次对L-苹果酸合成的代谢工程策略进行了综述,包括强化L-苹果酸合成代谢途径、删除副产物合成途径、促进还原力再生,以期较为系统地阐述L-苹果酸代谢机制的研究现状;最后对L-苹果酸代谢工程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致敏性植物几丁质酶研究进展
相启森 , 时国庆 , 马云芳 , 董吉林 , 申瑞玲
2015, (10): 389-39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74
摘要(79) PDF(216)
摘要:
几丁质酶(EC 3.2.1.14)是一类能够催化水解几丁质结构中β-1,4糖苷键的水解酶,广泛存在于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多种生物中。植物几丁质酶的高水平表达能够增强植物对害虫、病原菌和环境胁迫的抵抗能力。最近的研究表明,来源于植物性食品的几丁质酶是一种重要的食品过敏原,与乳胶-水果综合症密切相关。致敏性植物几丁质酶的潜在健康危害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总结了致敏性植物几丁质酶的分布、结构、分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探讨了致敏性植物几丁质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以期为食品中致敏性植物几丁质酶的分离、结构鉴定、过敏原性评价和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虾类原肌球蛋白提取和活性的保持
李洋 , 薛璐 , 胡志和 , 吴子健 , 王丽娟
2015, (10): 395-39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5.10.075
摘要(125) PDF(434)
摘要:
蛋白质分离纯化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其结构和理化性质,因此在分离纯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原有的结构和性质。本文主要综述了甲壳类动物的主要过敏原-原肌球蛋白(Tropomyosin,TM)的结构,以及影响其结构稳定性的因素。同时讨论了分离纯化的方法及条件对原肌球蛋白结构和过敏原活性的影响,为提取高纯度且保留原有结构和活性的原肌球蛋白提供参考。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