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方阵T1
  • Scopus
  • FSTA
  • 北大核心期刊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
  • DOAJ
  • JST China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 CA
  • WJCI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
  • 中国生物医学SinoMed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

2023年  第44卷  第5期

封面
查看更多+
全文下载
“全文下载”
2023, 44(5).
摘要:
查看更多+
研究与探讨
基于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的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真实性认证
刘洪林 , 曾艺涛 , 童华荣 , 张凯 , 李照 , 杨天来
2023, 44(5): 1-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01
摘要(58) HTML (26) PDF(16)
摘要:
采用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方法(气相色谱-燃烧-同位素比值质谱,GC-C-IRMS)开展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真实性认证研究。化学计量学分析表明,基于茶叶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结合化学计量学模型可以对不同年份普洱生茶进行有效区分,预测和验证准确率均达到80%以上,其中BP-ANN认证性能最优,预测和验证准确率均达到100%;进一步筛选和鉴定,得到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的3种化学标记,包括δ15NTheaδ13CGluδ15NGlu。因此,基于GC-C-IRMS分析的咖啡碱和氨基酸中碳氮稳定同位素比率分析方法可以用于不同年份普洱生茶的真实性认证。本研究初步建立了普洱生茶产品认证的指标体系及技术体系,也为其他食品的认证研究提供研究思路和方法参考。
不同干制方式对蓝点马鲛脂肪氧化和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崔柯鑫 , 孙永 , 佟利惠 , 于莹 , 张晋 , 王明丽 , 付运红 , 周德庆 , 王大军 , 刘楠
2023, 44(5): 10-2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09
摘要(72) HTML (27) PDF(17)
摘要:
为探究不同干制方式对水产品脂肪氧化与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的影响,以蓝点马鲛(Scomberomorus niphonius)为原料,采用热风干制、冷风干制和传统自然晾晒法制得对应实验组样品。测定了原料和不同实验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pH、脂肪含量、酸价(Acid value,AV)、过氧化值(Peroxide value,POV)、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脂肪酸组成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等指标。结果显示:三种干制方式制得的样品的水分质量分数均在30%左右;pH始终保持在6以上;冷风干制组的AV、POV和MDA含量整体较低(P<0.05);热风干制组中脂肪含量下降最多,AV含量最高,POV和MDA含量显著低于自然晾晒组(P<0.05);自然晾晒组中AV含量最低,POV和MDA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别(P<0.05)。干制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尤其是ω-3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下降显著(P<0.05),其中自然晾晒组下降最为明显。原料和干制样品中共检出了8大类120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由醛类、醇类和酯类构成。经主成分分析3个主成分对风味的累计贡献率达99.9%,其中自然晾晒组的总体评分最高。结果表明干制方式对蓝点马鲛的脂肪氧化程度和风味均有较大的影响,其中自然晾晒组风味更佳。本研究为传统的水产品加工行业的技术转型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和发展方向。
木炭处理对海黍子活性成分及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吕芳 , 刘天红 , 唐柳青 , 刘晓慧 , 詹冬梅 , 吴海一
2023, 44(5): 21-2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41
摘要(63) HTML (25) PDF(5)
摘要:
本文采用了浓度为5%、10%和15%(w/v)的木炭悬浮液对海黍子进行6、12、18和24 h的脱腥处理,考察了海黍子的总酚、总黄酮含量、抗氧化能力和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得到脱腥处理的最佳条件。研究表明,海黍子的总酚含量在5%~15%的木炭处理6 h后较未经木炭处理的对照组分别降低71.90%、74.1%、76.5%,而处理时间的延长则对总酚含量的影响较小;总黄酮含量在5%木炭处理6 h时较对照组并无显著差异(P>0.05),随处理时间的延长略有下降,而10%和15%的木炭处理后均显著降低(P<0.05),处理24 h后分别降至对照组的68.2%和60.0%;抗氧化能力方面,木炭处理后样本清除ABTS+·和DPPH·的能力均有所下降,不同浓度木炭处理组间在处理6 h时差异并不显著(P>0.05),12 h后则随木炭浓度的升高呈逐渐下降的趋势;海黍子中共检测到2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烃类物质的种类和含量占据优势,经木炭处理后挥发性成分的相对含量显著下降(P<0.05),尤其是海藻腥味重要组成成分醛类物质的含量经15%木炭处理24 h后下降了58.8%,表明利用木炭进行脱腥处理能有效地降低海黍子的腥味。这些结果为海黍子用于功能性食品原料的开发提供了参考和依据。
呼吸式滚揉工作时间对调理牛肉品质的影响
于秋影 , 曹传爱 , 梁雪 , 孔保华 , 陈倩 , 刘骞
2023, 44(5): 28-3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46
摘要(79) HTML (27) PDF(15)
摘要:
与传统真空滚揉相比,呼吸式滚揉具有处理时间短、腌制效率高等优点。本研究以牛肉为原料,探究呼吸式滚揉工作时间(滚揉10 min/暂停5 min、滚揉15 min/暂停5 min、滚揉20 min/暂停5 min、滚揉25 min/暂停5 min)对调理牛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滚揉工作时间的增加,腌制吸收率、水分含量和pH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蒸煮损失、离心损失及剪切力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趋势,均在滚揉20 min/暂停5 min时达到最佳。与此同时,滚揉20 min/暂停5 min组样品具有最高的a*值和持水能力。扫描电镜结果表明肌纤维降解程度随着滚揉工作时间增加而加大,与电泳结果相一致。因此,滚揉20 min/暂停5 min为最佳滚揉参数,显著提高了调理牛肉的出品率,并改善了产品的品质特性(P<0.05),在肉品工业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等离子体活化水韧化处理对蜡质玉米淀粉和玉米淀粉结构及性能的影响
闫溢哲 , 薛欣欢 , 彭百祥 , 陈珍珍 , 牛斌
2023, 44(5): 36-4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109
摘要(56) HTML (27) PDF(10)
摘要:
本文研究了等离子体活化水(plasma-activated water,PAW)协同韧化处理对蜡质玉米淀粉(waxy maize starch,WMS)和玉米淀粉(maize starch,MS)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韧化处理相比,PAW韧化没有改变WMS和MS的结晶类型,但降低了相对结晶度。WMS的相对结晶度从37.1%降低到25.9%,MS的相对结晶度从30.3%降低到27.7%。PAW韧化没有使淀粉分子产生新的官能团,但导致WMS和MS的短程有序性降低。PAW韧化降低了WMS和MS的糊化焓(WMS:13.33~12.10 J/g、MS:10.76~10.26 J/g)、峰值黏度和黏弹性,提高了淀粉糊的凝胶强度。PAW协同韧化处理提供了一种淀粉双重物理改性的新方法,在淀粉基凝胶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
茶褐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组织代谢组学的影响
雷舒雯 , 谢桂华 , 张智芳 , 苗玥 , 赵春燕 , 陈德洪 , 侯艳 , 龚加顺
2023, 44(5): 43-5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04
摘要(58) HTML (20) PDF(10)
摘要:
本研究通过D-半乳糖皮下注射建立小鼠衰老模型,利用免疫组化和UHPLC-QE-MS代谢组学技术检测正常对照小鼠、D-半乳糖模型小鼠、茶褐素(预防和治疗)干预小鼠的脑组织,探究茶褐素对D-半乳糖致衰老小鼠脑组织免疫组化的影响,筛选茶褐素对衰老小鼠作用的差异代谢物并分析其涉及的代谢通路。结果表明:茶褐素干预后,衰老小鼠脑组织中的乙酰胆碱转移酶阳性表达面密度显著升高(P<0.05);预防性给予茶褐素可以显著调节衰老小鼠脑组织中的17种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组氨酸代谢、TCA循环、乙醛酸和二羧酸代谢、β-丙氨酸代谢5条代谢通路;茶褐素治疗可以显著调节衰老小鼠脑组织中的32种代谢物,主要涉及甘油磷脂代谢,组氨酸代谢,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的降解,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的生物合成5条通路。其中,肌肽、LysoPC(P-18:1(9Z))、PS(20:5(5Z,8Z,11Z,14Z,17Z)/18:1(9Z))、PC(15:0/15:0)、D-阿拉伯糖-5-磷酸盐、硫酸胆固醇和二磷酸腺苷核糖7个代谢物以及甘油磷脂代谢和组氨酸代谢2条代谢通路为茶褐素预防组和治疗组共有。茶褐素可以通过调节小鼠体内脂类代谢,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等过程,从而起到抗衰老作用。
松花纤维及其与燕麦纤维复配后的理化性质对比
曲涛 , 高福凯 , 程勇 , 王召君 , 曾茂茂 , 秦昉 , 陈洁 , 何志勇
2023, 44(5): 53-5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05
摘要(55) HTML (20) PDF(5)
摘要:
为探究松花(复配)纤维组成成分对其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松花纤维、燕麦纤维和松花燕麦纤维复配产品中的基本成分、膳食纤维含量及其相关理化性质,并分析了纤维产品组成成分与理化性质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除水分含量外,松花与燕麦纤维复配物的基本成分含量均介于松花纤维和燕麦纤维之间;三种纤维产品的持水力、持油力、阳离子交换能力、胆固醇吸附能力、亚硝酸盐清除能力和金属离子吸附能力分别为3.04~5.14 g/g、2.18~3.65 g/g、0.04~0.20 mmol/L、15.50~28.79 mg/g、1.95%~26.22%和15.58~19.16 mg/g。主成分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纤维产品的持水力、阳离子交换能力和亚硝酸盐清除能力与其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P<0.05),与总膳食纤维和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1,P<0.05);纤维产品的胆固醇吸附能力与其粗蛋白、粗脂肪和可溶性总糖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不溶性膳食纤维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以上结果说明松花燕麦纤维复配后可以提高其与促进机体消化功能密切相关的部分理化性质。研究结果为松花纤维产品尤其是松花复配纤维产品的开发与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细胞代次对t-BHP诱导Caco-2细胞构建氧化应激模型的影响
倪俊 , 袁彩莲 , 佘容 , 赵成法 , 李丽娟 , 杨旭 , 杨晓燕
2023, 44(5): 60-6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22
摘要(78) HTML (23) PDF(3)
摘要:
目的:探究细胞代次对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诱导构建人克隆结肠腺癌细胞(Caco-2)氧化应激模型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t-BHP(1、2和3 mmol/L)处理第F15代Caco-2细胞1、2、3、4、5和6 h后测定不同处理下细胞丙二醛(MDA)和8-羟基脱氧鸟苷(8-OHdG)的含量,以确定构建Caco-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基础条件。再以8-OHdG为分子标志物,探究细胞代次(F14、F15、F18、F19和F20)对Caco-2细胞氧化应激模型构建的影响。结果:采用1、2和3 mmol/L t-BHP处理F15代Caco-2细胞3~6 h均可稳定构建氧化应激模型。当以2.0 mmol/L t-BHP处理不同代次Caco-2细胞5 h后,F14、F15和F18代细胞的8-OHdG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而F19和F20代细胞的8-OHdG浓度与对照无显著差异。结论:Caco-2细胞代次会影响其氧化应激模型的构建,F19代之前的Caco-2细胞采用2 mmol/L t-BHP处理细胞5 h可稳定构建氧化应激模型。
烫漂过程中荠菜过氧化物酶失活动力学模型研究
吴海燕 , 施晓玲 , 袁秋梅
2023, 44(5): 67-7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096
摘要(64) HTML (15) PDF(5)
摘要:
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Weibull分布模型、Logistic模型对荠菜烫漂过程中过氧化酶失活动力学模型进行拟合。以决定系数(R2)、卡方(x2)、均方根误差(RMSE)、精确因子(Af)、偏差因子(Bf)等为评价指标,分析模型的拟合效果。利用模型预测不同烫漂温度的烫漂工艺条件,同时以维生素C的含量为指标,评价不同烫漂工艺对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Logistic模型拟合烫漂过程中荠菜过氧化物失活动力学效果好,拟合精度高,拟合值与实测值偏差小,其决定系数R2为0.9980,x2为0.96×10−4,RMSE为0.0097,Af为1.1304,Bf为1.0070。在过氧化物酶95%失活的条件下,依据Logistic模型预测,100 ℃下烫漂20 s,80 ℃下烫漂287 s,POD相对酶活在0.050±0.001之间;烫漂后维生素C含量也存在显著性差异,高温短时烫漂后的维生素C损失较少。POD失活动力学模型预测烫漂工艺条件,可以减少维生素C等热敏性营养成分损失。
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物对马铃薯淀粉体外消化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
刘佳松 , 刘青 , 杨月月 , 徐露莲 , 焦爱权 , 金征宇
2023, 44(5): 74-8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136
摘要(62) HTML (28) PDF(5)
摘要:
本文通过构建乳清蛋白及乳清蛋白水解物与马铃薯淀粉的共糊化体系来探究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物对马铃薯淀粉体外消化性和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经过胃蛋白酶和胰酶水解处理的乳清蛋白水解物对淀粉的消化率抑制效果最为明显。其中,天然马铃薯淀粉中快消化淀粉(RDS)含量最高(94.54%),抗性淀粉(RS)含量最低(3.10%)。而经过胃蛋白酶处理后经胰酶处理120 min的样品中的RDS含量最低(67.51%),RS含量最高(12.69%)。乳清蛋白水解物对马铃薯淀粉的溶胀和糊化的抑制作用均强于乳清蛋白。这说明乳清蛋白水解物的分子量对马铃薯淀粉的理化特性和消化性均有较大影响。此外,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物增强了体系中的氢键作用并提高了淀粉结构的有序程度,表明乳清蛋白及其水解物与马铃薯淀粉之间的相互作用会降低淀粉的消化性。
四种食用菌菌丝体富集有机钙能力的研究
贺欣宇 , 李志鸿 , 高谦 , 郭欣然 , 刘英杰 , 王红梅
2023, 44(5): 82-8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104
摘要(57) HTML (19) PDF(10)
摘要:
目的:从硫磺菌、茯苓、红曲和蜜环菌中筛选富钙率和钙有机化程度高的食用菌,并研究富钙高的硫磺菌液体培养时富钙对主要活性成分齿孔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生物富集方法研究无机钙的添加对四种食用菌生长的影响,采用静置浸出法分析菌丝体钙有机化程度,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分析硫磺菌主要活性成分齿孔酸的含量。结果:固态培养时,在适宜的加钙量下,硫磺菌的生长均优于茯苓、蜜环菌、红曲。液态培养在加钙量为100 mg/L时,硫磺菌的富钙率显著高于茯苓、蜜环菌和红曲。硫磺菌液态培养加钙量为100 mg/L时,可以达到93.51%的富钙率、85.85%的钙有机化程度和18.34 mg/g的齿孔酸含量,因此硫磺菌具有成为功能性新型补钙产品开发利用的潜质。
查看更多+
生物工程
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 Ⅱ的高效融合表达及其酶学性质研究
李晔 , 周朝 , 袁其朋
2023, 44(5): 88-9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045
摘要(53) HTML (22) PDF(11)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实现硫酸软骨素裂解酶ABC Ⅱ(chondroitinase ABC Ⅱ,ChSase ABC Ⅱ)的高效可溶性表达并研究其酶学性质,为ChSase ABC Ⅱ在药品和保健食品生产中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在优化ChSase ABC Ⅱ基因原始序列的基础上,构建重组质粒pET-28a-His-ChSase ABC Ⅱ并优化其表达条件;利用亲和层析得到带有多聚组氨酸标签(polyhistidine-tag,His-tag)的ChSase ABC Ⅱ融合蛋白后,研究了His-ChSase ABC Ⅱ的部分酶学性质。结果:构建的His-ChSase ABC Ⅱ融合蛋白表达系统能在大肠杆菌中实现可溶性表达;在表达宿主为E.coli BL21(DE3)和诱导剂(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浓度为125 μmol/L的优化条件下,发酵液酶活力可达到7206.83±184.27 IU/L;纯化后的His-ChSase ABC Ⅱ酶比活力为22.02±0.39 IU/mg蛋白,最适pH和温度分别为7.5和40 ℃,其在30~40 ℃条件下较为稳定,且半衰期在2 h以上。His-ChSase ABC Ⅱ能特异性有效分解硫酸软骨素,其Km值为10.4±0.8 μmol/L,Kcat值为9.4±0.2 s−1。结论:本论文通过基因优化和融合表达等策略实现了His-ChSase ABC Ⅱ的高效表达和纯化。此外,His-ChSase ABC Ⅱ的酶学性质可基本满足其在医药和营养产品工业生产中的应用需求。
三株产几丁质酶菌株的筛选、产酶条件优化及水解虾壳的研究
章晓洋 , 张译文 , 朱思瑶 , 王冕 , 吕永梅 , 余晓红
2023, 44(5): 98-10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78
摘要(94) HTML (69) PDF(11)
摘要:
目的:筛选鉴定产几丁质酶的菌株并优化其发酵条件,最终应用于虾壳降解研究。方法:以盐城市滩涂海泥为样品,利用平板筛选水解几丁质的菌株,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菌株,通过单因素优化其发酵条件,并将筛选得到的菌株和优化后的发酵条件用于虾壳发酵。结果:鉴定得到三株显著降解胶体几丁质的菌,分别是发光杆菌(Photobacterium sp. LYM-1)、需钠弧菌(Vibrio sp. WM-1)和希瓦氏菌(Shewanella sp. ZXY-1);优化发酵条件:发光杆菌的碳源为几丁质10 g/L,氮源为NH4Cl 2.0 g/L,接种量为3%,发酵液pH为6.5,温度为32 ℃,发酵1 d酶活最高为15.37±0.55 U/mL,是优化前的4.37倍;需钠弧菌的碳源为几丁质10 g/L,氮源为NH4Cl 2.0 g/L,接种量为3%,发酵液pH为7.5,温度为22 ℃,发酵2 d酶活最高为40.82±6.03 U/mL,是优化前的1.60倍;希瓦氏菌的碳源为几丁质10 g/L,氮源为(NH4)2SO4 2.0 g/L,接种量为3%,发酵液pH为6.5,温度为22 ℃,发酵1 d酶活最高为25.64±3.29 U/mL,是优化前的2.47倍;三株菌均能利用虾壳产几丁质酶,但利用效率均低于几丁质,酶活力分别为10.25±0.95、32.16±2.25和21.81±4.27 U/mL。结论:本研究从盐碱地筛选得到三株产几丁质酶的菌株,优化后酶活力均得到提高,且均能利用虾壳产几丁质酶,为发酵虾壳制备几丁质酶提供新的菌株来源。
传统发酵霉豆渣菌种分离鉴定及其产酶能力分析
庞春霞 , 徐伟程 , 甘甜 , 张强 , 郭斯统 , 陈育如 , 孔晓雪 , 罗海波
2023, 44(5): 107-11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112
摘要(54) HTML (23) PDF(9)
摘要:
为实现豆渣的高值化利用,解决豆渣资源浪费以及霉豆渣规模化生产受限的问题。本研究以湖北咸宁传统发酵霉豆渣为材料进行微生物分离鉴定,共得到5种细菌和3种霉菌,分别命名为J1~J8。根据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分析、16S rRNA及ITS测序结果,最终确定J1~J5分别为水生拉恩氏菌属B13菌株(Rahnella aquatilis strain B13)、戊糖片球菌属S1菌株(Pediococcus pentosaceus strain S1)、成团泛菌属NSD菌株(Pantoea agglomerans strain NSD)、肠膜明串珠菌属2020GS202菌株(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 strain 2020GS202)和枯草芽孢杆菌属A10菌株(Bacillus subtilis strain A10),J6~J8分别为层出镰刀菌CanR-8菌株(Fusarium proliferatum strain CanR-8)、黑曲霉DZ-4-3-1菌株(Aspergillus niger strain DZ-4-3-1)和总状毛霉M-22菌株(Mucor racemosus f. racemosus strain M-22)。8株菌产酶能力测定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J5)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的能力最强,分别达到153.247和66.552 U/mL,其他菌株的产酶能力相对较低。枯草芽孢杆菌、总状毛霉和黑曲霉可能是传统霉豆渣营养与特殊风味形成的主要发酵菌种。
乳杆菌发酵对黑米多酚含量及组成的影响
刘秉杰 , 崔春丹 , 陈中
2023, 44(5): 114-12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53
摘要(90) HTML (20) PDF(14)
摘要:
以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 115,LP)、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14,LA)、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 GB,LC)、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 134,LB)、副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 37,LPC)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LGG)为发酵菌种,研究乳杆菌发酵对黑米游离酚和结合酚的含量及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6株乳杆菌发酵均显著提高了黑米游离酚的含量,但不同乳杆菌发酵后提高的程度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提高最显著的是LB。不同乳杆菌发酵后黑米中9种游离态和结合态单体酚的含量变化存在显著差异,其中,6株乳杆菌发酵后黑米中游离态的香草酸和对羟基苯甲酸的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LP菌株除外游离态咖啡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P<0.05),而6株乳杆菌发酵后结合态阿魏酸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该研究为黑米的高效利用和天然活性产品的开发提供参考。
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作用的体外研究
杨云 , 姜国庆 , 鲁绯 , 李晶
2023, 44(5): 121-12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023
摘要(118) HTML (30) PDF(16)
摘要:
为更好地了解功能性低聚糖对口腔微生物的影响,本文采用体外实验方法,研究不同低聚糖对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生长、产酸、粘附性和生物被膜形成量等的影响。胰蛋白胨大豆肉汤(Trypticase Soy Broth,TSB)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的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低聚果糖和低聚异麦芽糖制备培养基培养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具核梭杆菌,测定细菌在培养基中48 h生长过程中的OD值、pH、黏附能力及生物被膜形成量等指标。比较分析不同低聚糖对细菌发酵前后生长、产酸及黏附能力等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低聚糖对三种病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低聚木糖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效果最强;浓度为0.5%的低聚木糖和低聚半乳糖即能明显抑制三种菌液的产酸能力;相比糖醇和其它低聚糖,低聚木糖浓度≥5%时,对三种病原菌的抑制率均大于60%;7%浓度的四种低聚糖对三种病原菌的黏附率均<50%;低聚半乳糖和低聚木糖浓度>5%时,对三种病原菌生物被膜的形成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与山梨糖醇相比,复配糖(低聚木糖、木糖醇、低聚半乳糖)对三种病原菌的生长抑制作用更为明显。
查看更多+
工艺技术
黑豆粕饮料发酵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评价
陈惠敏 , 吴晓平 , 汪少芸
2023, 44(5): 129-13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91
摘要(105) HTML (33) PDF(21)
摘要:
以黑豆粕为原料,通过乳酸菌发酵制备具有抗氧化活性的乳酸饮料。实验采用单因素和响应面分析法优化乳酸菌发酵工艺,以DPPH•清除率为指标,考察料液比、接种量、发酵温度、发酵时间对发酵过程的影响;再通过DPPH•清除实验、•OH清除实验、ABTS+•清除实验、脂质过氧化抑制实验来评价发酵产物的抗氧化功效。结果表明:最佳发酵菌株为嗜热链球菌,最佳的发酵工艺为料液比1:5 g/mL、接种量5%、温度37.6 ℃、时间36 h。在最佳发酵工艺下,发酵液的DPPH•清除率为71.56%。黑豆粕发酵产物的DPPH、OH、ABTS自由基的半抑制浓度分别为2.43、1.30和0.37 mg/mL,且有效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说明发酵产物具有较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饮料的感官评价可达90.21,悬浮稳定性为96.8%。本研究将为开发以黑豆粕为原料的功能性食品提供一个新思路,也为实现农副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响应面法优化肉苁蓉水提物的制备工艺及其活性研究
冯朵 , 常想 , 蒋勇军 , 郭豫 , 赵建 , 赵江燕 , 孙巧弟 , 松伟 , 崔倩倩 , 闫文杰
2023, 44(5): 139-14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33
摘要(119) HTML (30) PDF(17)
摘要:
为了研究肉苁蓉水提物制备工艺及其营养价值和活性功能研究,本实验采用水提取法,考察不同提取条件对肉苁蓉浸膏得率的影响,并进一步采用响应面法优化工艺,再测定提取物营养成分及功效成分含量,讨论其抗氧化功能及对秀丽隐杆线虫寿命和生殖力的影响。结果显示,当料液比为1:12 g/mL,煎煮时间为140 min,煎煮次数为4次,肉苁蓉水提物(Aqueous extract of Cistanche, AEC)浸膏得率为65.83%±0.87%。此外,检测AEC的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发现其含有大量的营养成分,例如蛋白质(5.22±0.44 g/100 g)、脂肪(0.150±0.06 g/100 g)、氨基酸(0.640±0.05 g/100 g)等,以及松果菊苷(557±4.24 mg/100 g)、毛蕊花糖苷(169±7.07 mg/100 g)、总糖(22.1±0.64 g/100 g)、总黄酮(4.13±0.08 g/100 g)等多种功效成分。AEC还具有良好的DPPH·清除能力、抑制·OH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还原能力,且均呈浓度依赖性。最后,AEC还可以延长秀丽隐杆线虫的寿命,其中8 mg/mL AEC效果最好,平均寿命可达10.95±2.40 d。由此可见,水提取后的AEC具有良好的抗氧化能力,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和功效成分,这提示肉苁蓉具备开发食品抗氧化剂或功能食品的潜力,为日后肉苁蓉的临床应用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加工工艺对桑寄生茶品质及功能活性的影响
巫文鑫 , 覃展敏 , 刘佳莉 , 陈柳燕 , 夏玉苹 , 李霞楠 , 刘小勇 , 李永华
2023, 44(5): 149-15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36
摘要(85) HTML (26) PDF(11)
摘要:
目的:探讨不同加工工艺对桑寄生茶品质及功能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自然发酵、杀青、冠突曲霉发酵等3种加工技术进行工序组合,制备8种不同的桑寄生茶样品,进而测定8种桑寄生茶的主要化学成分、抗氧化活性及对α-淀粉酶的影响,并对8种桑寄生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经杀青处理的桑寄生茶能提升水浸出物、游离氨基酸、茶多酚、总黄酮、可溶性糖等5种化学成分的含量(P<0.05)及抗氧化活性;经自然发酵处理的桑寄生茶清香气加强;冠突曲霉发酵处理桑寄生茶能显著提升α-淀粉酶的酶活力(P<0.05)。其中,杀青处理能最大程度提升桑寄生茶的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抗氧活活性;杀青结合冠突曲霉发酵处理桑寄生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特点,且能双向调节α-淀粉酶的活性。结论:杀青、杀青结合冠突曲霉发酵等加工技术在品质、功能活性上各有明显优势,可作为关键加工技术用于制作品质优异的桑寄生茶。
罗汉果粗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压片糖果的研制
陈月星 , 李慧心 , 李亚文 , 高梦青
2023, 44(5): 158-16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94
摘要(99) HTML (26) PDF(17)
摘要:
本文以罗汉果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协同水提醇沉法提取罗汉果粗多糖,通过单因素实验分析酶解pH、纤维素酶用量、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对罗汉果粗多糖得率的影响,应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罗汉果粗多糖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酶解pH5.9、纤维素酶用量0.8%、酶解温度50 ℃、酶解时间62 min,该工艺参数下罗汉果粗多糖得率为6.64%,与模型预测基本一致。基于罗汉果消炎、抗氧化等药用价值,进一步研制罗汉果压片糖果,通过单因素实验考察罗汉果粗多糖、硬脂酸镁、阿斯巴甜和甘露醇的添加量对压片糖果感官品质的影响,应用正交试验优化配方,研究表明,经优化的罗汉果压片糖果配方为:罗汉果粗多糖20%、硬脂酸镁1.5%、阿斯巴甜3%、甘露醇60%,感官评分90分,依此配方所制压片糖果入口清凉、色泽均匀、无砂粒感。
红蓝草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分析
陈永 , 宋真萍 , 吴晖 , 苏秀芳
2023, 44(5): 166-17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191
摘要(108) HTML (30) PDF(16)
摘要:
为探究红蓝草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其体外抗氧化活性。试验以红蓝草为原料,探究料液比、浸提温度、浸提时间、浸提次数对红蓝草多糖得率的影响,并结合响应面法优化红蓝草多糖提取工艺,通过测定红蓝草多糖对DPPH·、·OH、ABTS+·等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探究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料液比1:31 g/mL、浸提温度85 ℃、浸提时间118 min、提取3次的条件下,红蓝草多糖得率最高,可达11.05%。在一定范围内,红蓝草多糖清除自由基能力与多糖的浓度呈量效关系,红蓝草多糖溶液清除DPPH ·· OH和ABTS + ·等自由基的IC50值分别为0.18、0.73、0.64 mg/mL,说明红蓝草粗多糖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通过探究红蓝草多糖提取的最佳工艺及抗氧化活性,为今后红蓝草多糖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参考。
富硒营养强化留胚米的制备工艺优化及其品质特性研究
刘晓飞 , 李祥 , 孟倩楠 , 刘畅 , 张娜
2023, 44(5): 174-18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74
摘要(79) HTML (28) PDF(16)
摘要:
为了满足人们对元素硒的补充需求,本文以留胚米为原料,采用超声波浸吸法制备富硒营养强化留胚米,通过单因素实验、主成分分析以及响应曲面试验优化最佳工艺条件,并对其蒸煮特性、质构特性、糊化特性和热特性等品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超声波浸吸时间8.25 min、超声波浸吸温度40 ℃、超声波功率150 W,此条件下制备的富硒营养强化留胚米综合评分为97.31±0.12分,留胚米表面气孔均匀形成,不易流动水和自由水含量增加,米粒蒸煮特性良好,质地疏松,软且不粘,口感爽滑,营养品质提高。
高茶黄素速溶红茶的酶促氧化工艺优化及品质分析
刘金鑫 , 李晓洁 , 李建华 , 谈亚丽 , 杜维力 , 李啸
2023, 44(5): 185-19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065
摘要(167) HTML (34) PDF(21)
摘要:
为实现夏秋绿茶的高值化利用,本研究以夏秋绿茶为原料,开发一款高茶黄素速溶红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通过响应面法优化酶促氧化工艺条件,最后对产品的感官评价、理化指标及香气组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最优工艺为:酶添加量1/1000 (mL/mL),pH4.90,反应温度50 ℃,反应时间44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产品清香可口,汤色橙红透亮,茶黄素含量高达2.11%±0.04%,理化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eadspace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HS-SPME)结合气质联用(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法,共检测出70种香气组分,包括醇类16种,酮类15种,醛类6种,酯类9种,酸类5种,酚类4种,碳氢类5种,其他10种。其中醇类相对含量占比最高,高达32.34%±0.14%,整体香气轮廓主要呈现青草香与花香。该研究结果为我国茶叶深加工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花脸香蘑山药菌质饮料的配方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李尽哲 , 张弛 , 盛思佳 , 柳凤凤 , 祝浩杰 , 黄雅琴
2023, 44(5): 195-20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083
摘要(72) HTML (20) PDF(7)
摘要:
为开发一款具有一定保健功效的菌质饮料,以花脸香蘑为发酵菌,以山药为发酵基质,借助生物发酵技术获得花脸香蘑山药菌质,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检测菌质的质量,以菌质为原料,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采用Box-Benhnken 响应面试验设计对饮料的配方进行优化,并检测其功能性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所得的花脸香蘑山药菌质不仅具有山药的基本成分,还产生了新的功能性成分;其最佳配方为:花脸香蘑山药菌质添加量4.00%、木糖醇添加量4.11%、柠檬酸添加量0.75%、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添加量0.24%,在该条件下,饮料呈亮褐色、酸甜可口、具有花脸香蘑山药菌质特有的香味、清澈透明,感官评分为88.7±0.40分;饮料中总黄酮含量为58.43±0.94 mg/L、总酚含量为45.77±0.43 mg/L;饮料对DPPH和羟自由基的最大清除率分别为73.46%和79.26%,表明该饮料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山慈菇活性成分微波提取工艺优化、指纹图谱与抗植物病菌活性分析
余怡欣 , 陈龙惠 , 曹丹 , 王栋 , 刘泓杏 , 唐伟卓
2023, 44(5): 204-21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225
摘要(65) HTML (79) PDF(7)
摘要:
本文综合运用单因素和Box-Behnken响应面试验,以山慈菇提取率和其中3种主要化学成分: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2-葡萄糖苷(dactylorhin A)、双[4-(葡萄糖氧)苄基]-2-异丁基苹果酸酯(militarine)和秋水仙碱的含量为综合权重指标,对其微波提取工艺进行考察。同时,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建立13批不同产地山慈菇的指纹图谱,明确其主要成分含量分布情况。最后,运用滤纸片扩散法,对制备的山慈菇提取物进行抗菌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山慈菇的最佳微波提取工艺条件:乙醇浓度55%、料液比1:30 g/mL、提取时间17 min。在此条件下,山慈菇的提取率为12.83%。指纹图谱结果表明,山慈菇中3种化学成分的含量分布趋势一致,其中militarine为13批山慈菇中的共有化学成分,而dactylorhin A和秋水仙碱分别在1个产地样品中未检出,表明不同产地山慈菇中主要化学成分分布具有差异性。抗菌实验结果显示,山慈菇提取物对胶孢炭疽菌、辣椒疫霉菌、灰葡萄孢菌、茄链格孢菌、荧光假单胞菌、水稻白叶枯菌和禾谷镰孢菌均没有显示抗菌活性(抑菌圈小于6 mm),对雷尔氏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抑菌圈8.5 mm),表现出一定的抗菌选择性。本研究确定了微波提取山慈菇的最佳工艺,建立的山慈菇中3种成分同步含量分析方法稳定可行,研究结果可为山慈菇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高粱乌米可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优化及功能性分析
温月 , 闫小娟 , 张海悦
2023, 44(5): 213-22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236
摘要(71) HTML (18) PDF(8)
摘要:
本文采用碱法从高粱乌米中提取可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使用响应面法优化提取SDF并对其理化性质及抗氧化活性进行研究。优化后的最佳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1.40 g/mL,碱液浓度2.11%,碱解时间90.71 min,提取温度59.30 ℃,SDF最大得率为20.21%。同时,SDF的持水能力、持油能力和溶胀能力分别为3.48±0.05 g/g、1.50±0.07 g/g和13.22±0.03 mL/g。此外,实验结果还表明SDF具有较高的抗氧化活性,对自由基的清除率与SDF浓度呈正相关。在SDF浓度为3.5 mg/mL时,对羟基自由基(·OH)、DPPH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O2-·)的清除率分别为62.02%、56.98%和61.03%。结果表明高粱乌米是一种潜在的天然膳食纤维来源和潜在的功能性食品成分。
查看更多+
包装与机械
枸杞浸膏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干燥动力学模型研究
卿果 , 徐剑 , 缪艳燕 , 张永萍 , 赵罗娜 , 程纯 , 吴琦 , 吴京
2023, 44(5): 222-22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15
摘要(73) HTML (13) PDF(6)
摘要:
为探究枸杞浸膏的微波真空干燥特性,通过考察微波功率密度、浸膏初始相对密度对浸膏温度、干基含水率、失水速率的影响规律,建立其水分比与干燥时间关系的干燥动力学预测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枸杞浸膏微波真空干燥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浸膏由流体状态转变为半流体状态(阶段Ⅰ);由半流体状态转变为干膏状态(阶段Ⅱ)。微波功率密度越大、初始相对密度越大,浸膏温度上升趋势越明显;干基含水率下降越快,失水速率变化幅度越大,所需干燥时间越短。通过拟合6种常用的薄层干燥经验模型,其中Wang模型R2在0.98878~0.99902之间,$ X $2和SSE分别小于0.0017和0.00849,均为6个模型中的最小值。且经过验证,该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值基本拟合,可以较好的预测微波真空干燥过程中枸杞浸膏水分的变化规律。
查看更多+
分析检测
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同时筛查蓝莓中90种农药残留
邵影 , 张鸿伟 , 高瑞刚 , 韩芳 , 杨帆 , 林超 , 李明哲 , 聂晨 , 张晓梅 , 赵雪
2023, 44(5): 230-24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026
摘要(79) HTML (29) PDF(11)
摘要:
建立了超高压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同时筛查蓝莓中90种农药残留的方法。采用改良的QuEChERS方法提取目标物残留,超高压液相色谱-四极杆/离子回旋轨道阱高分辨质谱正负离子模式全扫描-数据依赖性碎片离子采集,代表性基质匹配标准工作曲线定量。结果显示:改良的QuEChERS净化填料中,PSA和C18净化粉的用量均在150 mg时净化效果最好;方法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18.7 μg/kg和0.2~20.2 μg/kg,90种农药在0.005~0.1 m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决定系数R2≥0.992;在0.01、0.05和0.1 mg/kg浓度水平进行基质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50.1%~130.9%,相对标准偏差为1.0%~14.9%。在对实际样品的筛查中,检测到5种农药残留显示了方法的实际应用效能。本方法前处理简便、目标分析物覆盖范围广、在筛查定量基础上可同时完成高精度定性分析,可有效用于蓝莓中常用农药残留的监测。
原料对预制烤鱼挥发性成分的影响
张艳 , 王圣开 , 聂青玉 , 付勋 , 李翔 , 冯婷婷
2023, 44(5): 241-25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182
摘要(61) HTML (19) PDF(14)
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原料对预制烤鱼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方法: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 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对不同原料烤鱼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6种烤鱼挥发性物质种类、相对含量及关键风味物质存在一定共性和差异。罗非鱼、草鱼、鲤鱼、鲫鱼、钳鱼及武昌鱼分别鉴定出31、29、27、33、28和30种挥发性化合物,主要以醛类、酮类、醇类、烃类等物质为主,共有的关键风味物质有壬醛、1-辛烯-3-醇、己醛、2-戊基呋喃和4-烯丙基-2-甲氧基苯酚。主成分分析法提取5个主成分,采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构建模型,并筛选出24种潜在差异性挥发物。通过聚类结果分析,6组烤鱼样品聚类较好,鲤鱼和草鱼挥发性成分相似,钳鱼、武昌鱼与鲫鱼较为相近,罗非鱼与之差异较大。结论:6种不同原料预制烤鱼挥发性成分的差异分析,为淡水鱼资源利用、预制烤鱼品类的多样化开发提供参考。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小黄花鱼中9种生物胺
罗振玲 , 高海波 , 杨挺 , 付余
2023, 44(5): 251-25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183
摘要(103) HTML (37) PDF(16)
摘要:
为快速检测水产品中精胺、亚精胺、腐胺、尸胺、组胺、色胺、章鱼胺、酪胺、2-苯乙胺9种生物胺含量,本研究以小黄花鱼为基质,优化了流动相组成和样品提取溶剂,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同时检测方法。样品经0.1%三氯乙酸水溶液重复提取两遍,合并上清液过0.22 μm聚四氟乙烯滤膜。以HSS T3为色谱柱,流动相A为0.1%甲酸乙腈,流动相B为10 mmol/L甲酸铵水溶液含0.2%甲酸,在电喷雾正离子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下,9种生物胺在4 min内得到分离。根据响应强度不同,9种生物胺分成酪胺、2-苯乙胺,腐胺、尸胺、组胺、色胺、章鱼胺,精胺、亚精胺三组,以1:5:25浓度比配制多浓度混合标准中间液。该方法对三组生物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40 ng/mL、5~200 ng/mL和25~1000 ng/mL;方法定量限依次为0.01、0.05和0.25 mg/kg。低、中、高三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分别为81.7%~111.2%、80.0%~110.3%、80.0%~99.0%;精密度(n=6)依次为1.7%~7.3%、1.3%~9.1%、0.7%~4.6%。总体而言,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精密度,适用于小黄花鱼中生物胺的测定。
酸处理对干燥香菇甲醛、镉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高婵 , 王文亮 , 李宁阳 , 王延圣 , 弓志青 , 李永生 , 贾凤娟
2023, 44(5): 258-26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188
摘要(111) HTML (39) PDF(17)
摘要:
为降低香菇中甲醛和重金属镉的含量,本试验研究不同酸前处理对去除香菇甲醛和镉含量的影响,并对去除方法进行正交试验优化。结果表明,乳酸作为脱除剂,在pH4.5、料液比1:4 g/mL、振荡温度35 ℃条件下,香菇的甲醛和镉脱除率最大,分别是88.06%和79.57%。最后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质谱(gas chromatography-ion mobility spectroscopy,GC-IMS)测定乳酸前处理对香菇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香菇样品中共有28种挥发性物质,包括9种醛类、8种酮类、6种醇类、4种酯类以及1种酸类化合物。经过乳酸预处理干燥后的香菇,2-戊酮、环己酮、γ-丁内酯等含量增加,3-辛酮、丁醛等含量大幅降低。干燥香菇中洋葱味、辛辣味等刺激性味道减少,奶油香、果香增加,气味浓郁,层次丰富。
差分脉冲伏安法对果蔬中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陈林林 , 宋佳琪 , 王玲 , 杨茜瑶 , 郑凤鸣 , 张佳欣 , 张娜
2023, 44(5): 267-27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60
摘要(81) HTML (53) PDF(7)
摘要:
采用对苯二酚(Hydroquinone,HQ)催化甲烷氧化菌素(Methanobactin,Mb)还原氯金酸合成纳米金(Gold Nanoparticles,AuNPs),利用电沉积法将Mb@AuNPs修饰到裸金电极表面,制备Mb@AuNPs/Au电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对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进行同时测定并对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电极组装条件为电沉积扫速100 mV/s、扫描圈数为40圈;检测体系为浓度0.20 mol/L pH6.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在2~5600 μmol/L和1~6000 μmol/L的线性范围内,Mb@AuNPs/Au对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同时检测的氧化峰电流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28),检出限分别为0.31和0.57 μmol/L。实际样品中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的加标回收率范围分别为92.59%~109.26%、90.01%~103.51%,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稳定性,可用于果蔬中亚硝酸盐和抗坏血酸的同时测定。
13个品种红枣发酵酒的品质差异分析
尹蓉 , 张倩茹 , 王俊宇 , 梁志宏
2023, 44(5): 277-28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306
摘要(62) HTML (80) PDF(8)
摘要:
为研究不同红枣品种发酵酒的品质差异,收集市场常见的13个品种进行发酵,测定枣酒基础理化指标,并采用离子色谱法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别测定有机酸和香气成分,结合感官评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枣酒均含有较高水平的干浸出物、VC和甘油,柠檬酸、琥珀酸、乳酸、乙酸和奎宁酸是普遍含有的有机酸,而酯类是主要香气构成成分;不同品种枣酒品质存在明显差异,阜平大枣酒、圆铃枣酒、哈密大枣酒的有机酸具有优势,灵武长枣酒、鸡心枣酒、灵宝枣酒的香气成分种类具有优势,而狗头枣酒具有较优的基础理化指标,经品评后得出最佳酿酒品种为灵武长枣、狗头枣和鸡心枣,表明该3个品种发酵酒的风味物质平衡性最好,经分析可得其酒体共同特点是糖酸比小于且最接近1,均含有6种有机酸,特有香气物质种类较多,且各自包含1种优势有机酸和2种以上可贡献良好风味属性的优势香气组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牛乳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2甲4氯的残留
文静 , 莫楠 , 张立佳 , 刘丽君 , 高玉杰 , 白艳梅 , 李翠枝
2023, 44(5): 285-29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39
摘要(75) HTML (17) PDF(17)
摘要:
目的:建立了一种牛乳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2甲4氯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氯化钠盐析,正己烷除脂,两步低温冷冻离心净化;采用Acquity UPLC BEH C18柱(50 mm×2.1 mm(i.d.),1.7 μm)色谱柱分离,以乙腈和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采用电喷雾电离源,正负离子切换模式扫描,多反应监测模式,以基质标准曲线外标法进行定量。结果:三种农药在10~15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分别在5.0、10.0和50.0 μg/kg添加水平进行添加回收实验,三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在73.3%~117.3%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1.0%~5.9%之间(n=6);方法的检出限(S/N≥3)和定量限(S/N≥10)分别为1.0、5.0 μg/kg。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适用于牛乳中氯虫苯甲酰胺、氟苯虫酰胺和2甲4氯的同时测定。
HPLC法同时测定甘薯叶中5种酚酸和异槲皮苷
傅志丰 , 周鹤 , 石燕 , 卢坚雯
2023, 44(5): 292-29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99
摘要(86) HTML (13) PDF(12)
摘要:
咖啡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异槲皮苷是甘薯叶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本研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同时测定这6种成分的方法。通过对检测波长、色谱柱、洗脱溶剂、洗脱流速等参数优化得到的最佳分析条件为:ZORBAX SB-C18(4.6 mm×250 mm,5 μm)为分析柱,以0.1%甲酸水溶液(A)和乙腈(B)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0~12 min,10%~25% B;12~18 min,25% B,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326 nm,柱温30 ℃。咖啡酸、绿原酸、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和异槲皮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5~25.0、0.5~50.0、5.0~100.0、10.0~200.0、5.0~100.0和0.5~50.0 μg/mL。该方法分析时间短(18 min),线性度(R2≥0.998)、稳定性(RSD≤1.97%)、精密度(RSD≤1.56%)和加标回收率(95.14%~103.22%)好。对江西10个不同产地甘薯叶目标成分分析发现,宜春丰城的甘薯叶具有最高的总酚含量。
HPLC同时测定天龙泉新款年份陶藏酒中17种活性成分
莫维 , 张龙 , 叶静萱 , 梁振荣 , 万瑞杰 , 张宇虹 , 杨金海 , 郝俊光
2023, 44(5): 299-30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49
摘要(152) HTML (41) PDF(37)
摘要:
目的:为满足企业对添加葛根、罗汉果、苦荞麦提取物的新款年份陶藏酒中活性成分含量的精准控制,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同时测定17种活性成分(3′−羟基葛根素、绿原酸、葛根素、表儿茶素、儿茶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阿魏酸、芦丁、槲皮苷、异槲皮苷、山奈酚−3−O−芸香糖苷、罗汉果苷IV、罗汉果苷V、槲皮素、山奈酚)的定量方法。方法:通过梯度优化使各组分有效分离,并对定量方法进行方法学考察。结果:采用Waters Atlantis®T3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在此条件下各测定成分70 min内得到较好分离,不同活性成分相对应的定量波长为203、250、280、365 nm。定量方法重复性好RSD≤4.06%,精密度高RSD(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3.86%,加标回收率准确可靠(平均加标回收率92.46%~106.25%,RSD≤4.56%)。结论:该方操作简单、高效、准确,适用于年份陶藏酒活性成分的品控。
南通花露烧理化特性分析
李传威 , 林寅 , 苏宇 , 孙子昂 , 王树梅 , 王硕 , 杨振泉
2023, 44(5): 308-31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61
摘要(90) HTML (34) PDF(7)
摘要:
南通花露烧是一种传统的特型黄酒,现已列入江苏南通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试验测定了10种市售花露烧和5种市售传统黄酒中的关键品质指标,以高效液相(HPLC)分析有机酸和糖,以分光测色仪测定酒体颜色,比较分析花露烧与传统黄酒中的成分含量并采用统计学手段描述两者之间的差异性,揭示花露烧的理化特性。结果表明:花露烧的pH、乙酸、总糖、葡萄糖、酒精度、可溶性固形物等指标显著高于传统黄酒(P<0.05),与其更加甘甜醇厚的滋味体验相关。感官评价实验结果表明,花露烧的香气、口味和可接受度均优于传统黄酒,其中,香气、滋味得分和乳酸、可溶性固形物以及总糖含量密切相关。采用主成分分析进一步探究酒品与成分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pH、乙酸、总糖、葡萄糖、酒精度、可溶性固形物是花露烧品质形成的关键指标。本文为做好花露烧品质监管提供了理论支撑。
查看更多+
贮运保鲜
二氧化氯对仔姜保鲜效果的影响
唐继兴 , 徐斌 , 赵垚垚 , 林琼 , 戴琪 , 齐淑宁 , 林星宇 , 段玉权
2023, 44(5): 316-321.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30233
摘要(77) HTML (41) PDF(6)
摘要:
为明确二氧化氯对仔姜保鲜效果的影响,以新鲜仔姜为试材,在室温条件下,用80 mg/L二氧化氯处理,以去离子水作为对照,分别浸泡10 min,自然风干后在4 ℃条件下贮藏28 d。结果表明,二氧化氯处理显著降低了仔姜在整个贮藏期内的呼吸速率和腐烂率,延缓了可溶性固形物(TSS)的下降,明显降低了过氧化氢(H2O2)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同对照组相比,二氧化氯处理明显增强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以上结果说明,二氧化氯通过增强抗氧化能力保持仔姜贮藏期间品质。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研究自发气调包装对方竹鲜笋保鲜效果的影响
徐锦洋 , 王瑞 , 张妮 , 杨微微 , 邓云兵 , 曹森 , 巴良杰 , 吉宁
2023, 44(5): 322-33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54
摘要(70) HTML (18) PDF(6)
摘要:
采用不同自发气调袋结合低温处理对方竹鲜笋进行贮藏保鲜,探究方竹鲜笋的最佳保鲜工艺。将方竹鲜笋采用四种不同的自发气调袋(WK、PE20、PE30、PE40)在(1.0±0.3)℃的保鲜库贮藏50 d,每隔10 d取样对方竹鲜笋贮藏期间的呼吸强度、硬度、褐变指数、多酚、可溶性蛋白质、苯丙氨酸解氨酶(PAL)、过氧化物酶(POD)等指标进行测定,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分析不同自发气调袋对方竹鲜笋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PE20袋可以有效降低方竹鲜笋呼吸强度,抑制硬度的上升,延缓方竹鲜笋总色差值的改变,抑制方竹鲜笋贮藏期间腐烂率、褐变指数、POD活性和PAL活性的上升,使方竹鲜笋的营养物质(VC、可溶性蛋白质)维持在较高水平。主成分分析表明,呼吸强度、硬度中、腐烂率等是影响方竹鲜笋保鲜的关键指标,将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得分,50 d时PE20包装的综合评价得分高于其他三种自发气调包装。综合指标测定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PE20袋处理对方竹鲜笋的保鲜效果最佳。
无水运输温度和时间对南美白对虾肌肉品质及生理应激的影响
许睿智 , 刘峰 , 陈依楠 , 殷海琪 , 朱绍彰 , 刘春娥
2023, 44(5): 331-33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40
摘要(91) HTML (61) PDF(8)
摘要:
为探讨南美白对虾无水保活运输的适宜温度和时间,本文研究了对虾低温休眠温度,测定了4、10 ℃条件下模拟运输不同时间段的存活率,分析了对照组、休眠组、运输组和运输后复水唤醒30  min ,4种状态下对虾肌肉品质以及生理应激指标。结果表明,南美白对虾的休眠温度为(10.0±0.2)℃;模拟运输12 h内,两温度组存活率均为100%,36 h后两组存活率均低于30%。不同运输温度对肉质指标影响不显著(P>0.05);除蒸煮损失率,相同温度下运输应激对水分、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影响均不显著(P>0.05)。生理应激指标中,两种温度下模拟运输24 h后,肌糖原、琥珀酸脱氢酶(succinate dehydrogenase,SDH)、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均发生显著变化(P<0.05),且复水后也均不能恢复到对照组水平。南美白对虾可以通过低温诱导休眠的方式进行无水保活运输,10 ℃适于18  h内短途运输,长途运输则可选用4 ℃。
微酸性电解水对采后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
韩颖 , 安容慧 , 孙莹 , 王馨渝 , 郭峰 , 李鹏霞 , 吴朝霞 , 李国锋 , 胡花丽
2023, 44(5): 338-34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95
摘要(90) HTML (25) PDF(11)
摘要:
为了探究微酸性电解水(Slightly acidic electrolyzed water,SAEW)对采后西兰花贮藏品质的影响,本研究首先进行了微酸性电解水浓度的筛选,将西兰花切成均等的小花球,随机分成五组,以自来水浸泡15 min后晾干作为对照,以25、50、75和85 mg/L的微酸性电解水浸泡15 min后晾干作为不同处理组,置于15±1 ℃贮藏4 d,依据不同浓度微酸性电解水对采后西兰花外观品质、总叶绿素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筛选最适宜的浓度。结果表明,与对照和其它浓度的SAEW处理相比,50 mg/L SAEW可更好地维持采后西兰花的外观品质及总叶绿素含量,并抑制其MDA含量的积累。进一步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50 mg/L SAEW可有效维持采后西兰花的感官品质,抑制其菌落总数的升高,延缓其维生素C、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可滴定酸、总硫苷和萝卜硫素含量的下降,并可有效抑制组织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升高。这些结果表明50 mg/L SAEW可作为一种维持采后西兰花贮藏品质、延缓其衰老进程的有效处理方法。
刺梨水提物对牦牛肉糜贮藏过程蛋白质和脂质氧化影响的研究
贾琴 , 黄予豫 , 唐善虎 , 李思宁 , 李琼帅 , 李锦锦 , 莫然
2023, 44(5): 347-35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10
摘要(71) HTML (19) PDF(6)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刺梨水提物(Rosa roxburghii Tratt Aqueous Extract,RRTAE)对牦牛肉糜在贮藏过程蛋白质和脂质氧化的影响规律。与空白对照、0.02%二丁基羟基甲苯(Butylated Hydroxy Toluene,BHT)进行比较,添加0.02%、0.10%、0.20% RRTAE到牦牛肉糜中,测定贮藏1、3、6、9 d各组牦牛肉糜的色泽、pH、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 Reactive Substances,TBARS)值、荧光化合物(有机相δ For、水相δ Faq)、共轭二烯(Conjugated Diolefins,CD)值、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色氨酸含量、二聚酪氨酸含量、感官品质。结果表明,与空白对照、阳性对照(0.02%BHT)相比,0.10%、0.20%RRTAE可显著降低牦牛肉糜的pH(P<0.05),0.02%RRTAE与阳性对照组效果接近,且RRTAE可改善其感官品质,显著抑制a*b*值的降低(P<0.05),但对L*值有一定的负面作用;0.02% RRTAE可显著降低其TBARS值、二聚酪氨酸含量(P<0.05),且抑制效果随RRTAE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添加0.20% RRTAE可显著降低其δ Faq、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色氨酸荧光值(P<0.05)。本研究认为,RRTAE具有改善牦牛肉糜贮藏过程理化特性的作用,可以作为肉糜保鲜中有潜力的抗氧化剂。
查看更多+
营养与保健
生晒参-甘草-桂花提取物对Balb/C小鼠运动疲劳抗性的影响
汪洪 , 方昊 , 冯纬 , 张蕾
2023, 44(5): 356-36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0020240
摘要(70) HTML (23) PDF(9)
摘要: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生晒参-甘草-桂花混合提取物对Balb/C小鼠的抗疲劳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抗疲劳机制。本实验将16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组和提取物低、中、高(30、150、300)mg·L−1剂量组。生晒参-甘草-桂花混合后经热水回流工艺提取、过滤和浓缩后,按比例配制为灌胃材料。4组实验小鼠经过环境适应后开始灌胃实验,每日一次,每次2 mL,为期28 d,每周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并在最后一次灌胃结束后,采用负重游泳实验、常压耐缺氧实验和生化法检测小鼠的肝糖原含量、血尿素氮、血乳酸含量变化及T-SOD活力和MDA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给药组小鼠游泳前后血乳酸比空白组下降明显;血尿素氮含量增幅与空白组比较明显降低,部分剂量组别具有显著性差异;给药组小鼠血清T-SOD活力(218.71±8.14、217.21±7.82、204.33±7.78 U·mL−1)和肝糖原水平(11.75±1.02、12.03±1.21、11.84±0.67 mg/g)显著高于空白组(121.18±17.58 U·mL−1、7.91±0.89 mg/g);给药组小鼠血清MDA含量(11.24±1.18、13.62±0.65、15.25±0.91 nmol·mL−1)显著低于空白组(21.18±1.62 nmol·mL−1);给药过后可显著延长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和常压缺氧条件下小鼠存活时间。综上说明生晒参甘草桂花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富含皂苷、黄酮和多糖,调节小鼠肝糖原含量、提高小鼠体内清除氧自由基水平有关。
沙棘熊果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FXR信号通路的影响
孙悦 , 张文龙 , 李楠 , 郭少龙 , 高龙 , 戈娜
2023, 44(5): 363-37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305
摘要(85) HTML (19) PDF(6)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沙棘熊果酸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法尼醇X受体(Farnesoid X receptor, FXR)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6周龄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9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酒精模型组、熊果酸对照组和熊果酸+酒精组,干预时间为8周。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测定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aminotransferase,AST)活力和血清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肝脏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含量;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血清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 10,IL-10)含量;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肝FX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模型组大鼠肝脏存在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和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血清ALT、AST活力,TNF-ɑ、IL-1β水平,TBA含量和肝脏TG、TC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IL-10水平显著下降(P<0.05)。经熊果酸干预后,肝脏脂肪变性得到明显改善,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血清ALT、AST活力,TNF-ɑ、IL-1β水平,TBA含量和肝脏TG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显著下降(P<0.05),IL-10水平显著提高(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肝脏FX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CYP7A1和SREBP-1c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而经熊果酸干预后,FXR蛋白表达明显提高,CYP7A1及SREBP-1c蛋白表达明显下调,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棘熊果酸能够明显改善酒精诱导的肝脏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肝FXR、抑制CYP7A1和SREBP-1c的蛋白表达,从而维胆汁酸稳态、调节脂质代谢有关。
多模型评价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作用及其活性成分研究
周慧吉 , 李廷钊 , 李波
2023, 44(5): 371-37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62
摘要(80) HTML (29) PDF(12)
摘要:
目的:采用多种模型研究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作用,并初步鉴定其有效成分。方法:通过构建牛血清白蛋白(BSA)/还原糖反应、甲基乙二醛(MGO)诱导成纤维细胞糖化以及葡萄糖溶液诱导斑马鱼体内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增加体系,从生化、细胞及斑马鱼三种不同模型全面评估槐花水提物抗糖化效果。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UPLC-Triple TOF/MS)联用技术对槐花水提物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进一步测定槐花主要化学成分对生化体系中非酶糖基化的抑制作用。结果:BSA/还原糖体系中,槐花水提物抑制AGEs的IC50值为53.93 μg/mL。细胞模型中,10及40 μg/mL的槐花水提物对人皮肤成纤维细胞羧甲基赖氨酸(CML)表达量分别降低了72.28%和83.85%。斑马鱼模型也同样验证了槐花水提物的抗糖化效果,与模型组相比,2 mg/mL的槐花水提物能使斑马鱼的AGEs生成量降低76.85%。采用液质联用分析,从槐花水提取物中共鉴定了14个化合物,主要为黄酮类成分。对其中7种黄酮类成分进一步进行BSA/还原糖体系分析,发现其均能有效抑制AGEs生成,其中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的IC50值分别为165.5、133.0和42.9 μmol/L,均优于阳性对照药物。结论:槐花水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抗糖化作用,芦丁、槲皮素和山奈酚等黄酮类化合物是其潜在的主要活性成分。
体重规格对杂交鲟肌肉与皮组织中营养成分的影响
谢全森 , 刘艺冉 , 栗建军 , 王晓宁 , 李岁艳 , 梁合文 , 孙彩娟 , 郭少华
2023, 44(5): 380-387.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68
摘要(77) HTML (26) PDF(5)
摘要:
为了给杂交鲟(达氏鳇♀×史氏鲟♂)深加工利用提供基本借鉴,以三种不同规格(1500.05±1.50)g、(3002.25±2.55)g和(4505.25±4.15)g的杂交鲟为研究对象,测定其肌肉及鱼皮组织的营养成分。结果显示,(3002.25±2.55)g杂交鲟鱼的肌肉和鱼皮占体重比例在三组为最高,且显著高于(1500.05±1.50)g组(P<0.05)。随着取样鱼体质量的增大,肌肉及皮组织的胶原蛋白、必需氨基酸、鲜味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和均呈先升后降趋势,中等规格(体质量为(3002.25±2.55)g)的杂交鲟中最高。测得肌肉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为蛋氨酸(methionine,Met)+半胱氨酸(cysteine,Cys),而缬氨酸(valine,Val)为鱼皮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根据WHO/FAO和CS模式对各组进行计算结果表明,体质量为(3002.25±2.55)g规格下的杂交鲟氨基酸均衡性最好且营养价值最适合食品加工利用。从杂交鲟的肌肉和皮组织中检测出的脂肪酸种类数量相同,肌肉的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皮组织,皮组织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低于肌肉。三种鲟鱼的肌肉和皮组织中所测必需矿物质元素含量均随体重规格增大呈先升后降趋势但均不显著(P>0.05),其中钠、镁和钾的含量在两个组织中均为前三位。研究结果表明,体重规格影响杂交鲟肌肉及鱼皮的营养成分组成,(3002.25±2.55)g体质量的杂交鲟鱼营养成分品质最平衡适合深度加工利用。
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优化及其对慢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赵婷婷 , 戴映笛 , 舒昉 , 高敏 , 王子璇 , 刘洋 , 王琦
2023, 44(5): 388-39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60011
摘要(63) HTML (17) PDF(8)
摘要:
本研究以灵芝菌丝体为材料,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灵芝菌丝体多糖,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化灵芝菌丝体多糖提取工艺,通过Sevage法及透析法去除蛋白和小分子,获得初步纯化灵芝菌丝体多糖(SGP)。动物模型:将60只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和给药低、中、高组(125、250、500 mg/kg·bw),除空白组外,各组按照0.1 mL/10 g·bw剂量灌胃56°北京红星二锅头,建立慢性酒精肝损伤模型。第15 d开始,各给药组造模4 h后,分别灌胃水飞蓟宾(200 mg/kg·bw)和不同剂量的SGP溶液,连续2周后,解剖。采用试剂盒法测定小鼠血清及肝脏组织中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丙二醛(MDA)、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并观察小鼠的肝脏病理切片。结果表明:灵芝菌丝体多糖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89 ℃、提取时间2.5 h和液料比85:1(mL/g),在此条件下,多糖得率为3.44%。动物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SGP中、高剂量组小鼠肝脏指数极显著下降(P<0.01);SGP 中、高剂量组肝脏和血清中的 CAT、SOD和GSH-PX 活力显著上升(P<0.05),SGP高剂量组 ALT、AST 活力及 MDA、TC、TG、IL-6、IL-1β、TNF-α含量极显著下降(P<0.01);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显示,SGP可明显改善肝脏受损情况。说明,SGP可以通过改善小鼠肝脏氧化应激水平,脂质代谢水平并降低小鼠肝脏细胞炎症因子含量,进而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发挥保护作用。
高盐摄入对C57BL/6J小鼠肾脏损伤和纤维化的影响
成钰莹 , 谭舒丹 , 陈燕兰 , 黄达荣 , 邓新宇 , 黄俊源 , 黄皓璋 , 黎攀 , 杜冰
2023, 44(5): 397-402.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70254
摘要(93) HTML (33) PDF(12)
摘要:
为进一步探究高盐摄入对普通小鼠肾脏的影响,本研究以C57BL/6J小鼠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NC)、4%高盐组以及8%高盐组,分别喂养NaCl含量为0.5%、4%及8%的饲料,对比小鼠的肾功能指标、炎症因子分泌量以及病理损伤和纤维化程度。结果表明,高盐摄入导致C57BL/6J小鼠的肾功能损伤,显著性提高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和尿液钠含量,显著降低尿液肌酐含量,同时,8%高盐摄入比4%高盐摄入能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包括进一步降低尿液肌酐以及升高血清尿素氮含量。相比于NC组,4%和8%高盐摄入也会提高肾脏炎症因子TNF-α、IL-6和IL-1β的分泌,而且8%高盐组比4%高盐组进一步提高了IL-6和IL-1β的分泌。HE和Masson染色结果显示,高盐摄入使C57BL/6J小鼠肾脏出现纤维化以及皮质和髓质病理损伤,且8%高盐组比4%高盐组进一步加重。高盐摄入会造成C57BL/6J小鼠肾脏损伤以及纤维化病变,提高盐浓度的摄入会进一步加重肾脏损伤与纤维化程度。
查看更多+
专题综述
烘焙食品健康与营养改良研究进展
季杏迪 , 金冬冬 , 曾繁濠 , 潘振辉 , 黄灿庆 , 王兆梅
2023, 44(5): 403-41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20252
摘要(125) HTML (22) PDF(19)
摘要:
烘焙食品在我国居民膳食结构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然而,其能量密度高、营养素密度低的特点不符合人们对健康膳食的需求,迫切需要通过配方改良赋予烘焙食品营养均衡和保健的功能,从而促进我国烘焙产业升级。本文提出烘焙食品的营养缺陷健康安全风险,分析实施烘焙食品的减脂、减糖、减盐和营养功能强化策略所面临的技术瓶颈,探讨在健康烘焙食品中优化营养标签、补充健康因子的可行性,展望未来烘焙食品的研究方向。本文将为新型健康烘焙食品的开发提供理论借鉴和参考。
色稻营养、功能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
芦润青 , 吴云霞 , 耿敬章 , 王志男 , 李冬琴 , 周芳 , 田洪磊 , 芦智远 , 赵丹妮
2023, 44(5): 411-419.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192
摘要(58) HTML (16) PDF(15)
摘要:
色稻富含营养成分及功能因子,是理想的主食和功能性食物来源。本文系统介绍了色稻的营养成分(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等),功能因子(花青素、酚酸、膳食纤维等)及其生物活性(抗氧化活性、抗炎、抗癌和抗糖尿病特性等),并对色稻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了分析。从加强生物活性物质的稳定性等方面展望了色稻的发展趋势,以期为色稻的综合利用提供借鉴。
高温大曲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检测、来源、香气和功能活性研究进展
朱艳美 , 陈亨业 , 邓高琼 , 付海燕
2023, 44(5): 420-42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56
摘要(66) HTML (19) PDF(16)
摘要:
白酒风味与品质差异形成的关键因素——微量化合物,是当前白酒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吡嗪类化合物是一类对白酒风味形成有重要贡献的微量化合物,也是白酒中重要的功能性成分。该文详细综述了高温大曲白酒中已知吡嗪类化合物的种类、含量及其常用检测方法,并对其来源(微生物合成和美拉德反应)、香气和功能活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作为高温大曲白酒中兼具风味和功能活性,又与白酒微生物发酵和酿造工艺密切相关的吡嗪类化合物,其在白酒生产、质量控制和掺假鉴别等领域将有广阔应用,该文可为白酒中吡嗪类化合物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预处理对豆类淀粉性质的影响及在低GI食品中的应用
张柳 , 齐继风 , 贾艳菊 , 生庆海 , 赵巍 , 张爱霞 , 刘敬科 , 李少辉
2023, 44(5): 429-436.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68
摘要(59) HTML (17) PDF(16)
摘要:
预处理方式影响豆类淀粉的性质,进而影响豆类产品的应用。本文综述了不同预处理方式对豆类淀粉的颗粒形态、分子结构、溶解度、糊化特性、抗性淀粉含量等性质的影响,分析这些预处理方法对豆类在低GI食品开发中应用的影响。一定条件下的湿热、超高压、干热、辐照、超声波和酶法处理可使豆类淀粉中抗性淀粉或直链淀粉的含量有所增加,有利于豆类在低GI食品开发中的应用。此外,本文综述了不同预处理的豆类产品在低GI食品开发中的应用现状,并对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水产品中鱼药残留检测研究进展
黄玉兰 , 谢远红 , 王芳 , 王力
2023, 44(5): 437-450.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75
摘要(65) HTML (28) PDF(7)
摘要:
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曾被广泛用于抑制微生物生长、预防或治疗细菌性疾病。在养殖过程中,仍存在非法使用鱼药的现象。为了防止受污染的产品在食物链中流通,事先实施分析是一项重要的水产品安全保护措施。本文综述了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结晶紫、氯霉素、硝基呋喃类药物及其代谢物残留的检测方法,介绍了色谱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分析法及电化学传感器在该领域的应用,对前处理和验证结果进行了归纳,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为监测残留物提供新的思路。具体而言,基于大型仪器的方法检测限低,但固有的缺陷限制了其发展。随着新型纳米材料的发展,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免疫分析法、电化学传感器必将成为评估水产品中鱼药残留的有效工具。
低温维持果蔬采后活性氧代谢平衡的抗氧化转录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杨洋 , 陈琪琪 , 郭丽红 , 杨泉女 , 吴富旺
2023, 44(5): 451-458.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90
摘要(82) HTML (9) PDF(11)
摘要:
果蔬采后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代谢失衡造成氧化胁迫,加速品质劣变,破坏其商业价值。文章以ROS代谢与果蔬贮藏品质的关系为切入点,探讨低温诱导抗氧化酶活性延缓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作用;同时,从转录调控角度综述bHLH、WRKY及NAC等低温响应转录因子参与果蔬采后抗氧化作用,进而揭示低温延缓果蔬品质劣变的抗氧化转录调控作用的可能机制,旨在为开展果蔬采后品质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学等基础研究及进一步阐明果蔬采后成熟衰老和品质劣变机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非热加工技术诱导微生物亚致死损伤及控制方法研究进展
王博华 , 相启森 , 白艳红
2023, 44(5): 459-46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40292
摘要(53) HTML (8) PDF(4)
摘要:
近年来,非热加工技术在食品杀菌保鲜领域的应用受到广泛关注。然而,大量研究表明,非热加工技术能够诱导微生物发生亚致死损伤。亚致死损伤是指微生物介于存活和死亡之间的一种损伤状态,可造成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本文综述了脉冲电场、高压二氧化碳、冷等离子体、高静水压等非热加工技术诱导微生物亚致死损伤的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了亚致死损伤微生物的检测和控制方法,并展望了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期为研究亚致死损伤微生物及其控制技术提供理论参考。
草鱼低温保鲜技术研究进展
熊俊杰 , 李金林 , 钟比真 , 胡明明 , 涂宗财 , 彭斌
2023, 44(5): 466-474.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075
摘要(84) HTML (32) PDF(10)
摘要:
低温保鲜是草鱼重要的贮藏方式。低温虽然不能完全使草鱼鱼体内源酶活性丧失,但能显著抑制鱼体内酶的活性,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延长鱼的保质期。储藏温度相对低时,草鱼的品质、口味等不容易丢失,从而延缓其腐败变质。此外,为响应国家关于“十四五”冷链物流发展规划,需要建立有效的保鲜技术,降低草鱼储藏期间的品质劣化,延长草鱼的货架期。本文概述了有关草鱼低温保鲜对微生物、酶活性的影响,综述了草鱼常见的几种低温保鲜方式(冷却保鲜、冰温保鲜、微冻保鲜、冻藏保鲜、气调低温保鲜、复合保鲜以及新型保鲜技术)的作用原理、方式及其在草鱼保鲜中的应用、保鲜效果等,旨在为草鱼低温保鲜提供参考,寻找更实用、经济的草鱼保鲜方式。
辣木生物活性研究进展及其趋势的可视化分析
金刚亮 , 汤浩 , 冼少华 , 李锦坤 , 李慧珊 , 高舒平 , 熊平
2023, 44(5): 475-48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195
摘要(84) HTML (15) PDF(5)
摘要:
基于Web of Science(简称WOS)核心合集和中文CNKI数据库收录的辣木生物活性研究相关文献,借助Citespace(5.8R3版本)可视化计量工具,对2000~2021年收录的文献进行了可视化分析和图像处理。首次回顾了二十年间辣木生物活性的研究历程和进展,并跟踪分析其年度文献分布、研究机构、国家/地区分布等情况;通过关键词和文献共被引聚类分析了国内外研究热点的时间变化趋势。通过文献调研发现,辣木在防治代谢性疾病上有着显著的优势,并就此较详尽地综述了其研究现状与进展。通过活性可视化分析,旨在使国内科研工作者较全面了解辣木生物活性研究的较新动态,关注和预测未来研究热点可能的发展趋势,为推动辣木高值化利用提供参考信息。
以淀粉为主成分的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能、生理功能及应用研究进展
杨梅 , 管咏梅 , 董欢欢 , 陈丽华 , 朱卫丰 , 段炫彤 , 王胜宇 , 邹家华
2023, 44(5): 486-495.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22050209
摘要(75) HTML (62) PDF(7)
摘要:
抗性淀粉因具有抗消化性和益生功能性,在维护肠道生态、调节糖脂代谢及防护心血管疾病等方面显现出较大的优势。葛根、莲子、山药等富含抗性淀粉的食药物质逐渐成为研究和开发的热点。本文综述了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理化性能及生理功能的研究进展,并对其加工适应性及作为食品加工原料的应用场景进行了论述。食药物质中的抗性淀粉因其良好的理化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食品领域,能够提高食品品质,同时对疾病防治有着积极影响,具有调节肠道菌群、改善肠道屏障、调节炎症因子及机体糖代谢、抑制脂肪堆积等生理功能,能够有效促进机体健康。不同来源的抗性淀粉其理化性能、生理功能及应用场景有明显差异,其内在机制的异同以及是否包裹、携带食药物质特有的功能成分而发挥特定的生理功能都有待深入探究。本文可为以淀粉为主成分的食药物质中抗性淀粉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一定的依据和思路。
查看更多+

重要通知

《食品工业科技》特邀主编专栏征稿:枸杞、红枣、沙棘等食药同源健康食品研究与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