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I
  • Scopus
  • 食品科学与工程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第一方阵T1
  • DOAJ
  • EBSCO
  • 北大核心期刊
  • 中国核心学术期刊RCCSE
  • JST China
  • FSTA
  •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 中国农业核心期刊
  • CA
  • WJCI
  •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CSTPCD
  • 中国生物医学SinoMed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2020
崔晓美, 陈树兵, 许迪明, 陈杰. 鲣鱼(Eleotridae)不同部位中5种生物胺的分布及贮藏期间的变化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11): 130-13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4.11.020
引用本文: 崔晓美, 陈树兵, 许迪明, 陈杰. 鲣鱼(Eleotridae)不同部位中5种生物胺的分布及贮藏期间的变化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4, (11): 130-133. DOI: 10.13386/j.issn1002-0306.2014.11.020

鲣鱼(Eleotridae)不同部位中5种生物胺的分布及贮藏期间的变化研究

  • 摘要: 初步分析鲣鱼中不同部位5种生物胺(尸胺、组胺、苯乙胺、酪胺、色胺)的分布及含量,比较赤身、鱼腹、内脏中生物胺的含量及差异,并对生物胺在不同温度储藏期间的变化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基质固相分散萃取,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生物胺含量。结果:在新鲜鲣鱼各个部位中,内脏中生物胺含量最高,达到所有检测部位生物胺总量的50.4%,由酪胺及尸胺组成;赤身及鱼腹中组胺含量较高,鱼腹中还含有尸胺。新鲜鲣鱼赤身肉(背中部)在4℃下储藏至13d时,各生物胺含量基本无变化;20℃下储藏时,鱼肉快速腐败,自第3d起尸胺、组胺及酪胺迅速增加,从第4d起尸胺及酪胺含量超过组胺。 

     

/

返回文章
返回